今年以来,兰陵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探寻廉洁基因,助力县纪委、党校等部门打造廉政教育阵地、征集廉政文化作品,为营造崇尚廉洁的良好风尚,提供了社会途径。
深入挖掘本地廉政历史文化,探寻廉洁基因。葬于兰陵县文峰山上的季文子,他以“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著称,去世只能以几件旧家具陪葬。在季文子的影响下,鲁国上下崇廉尚俭,俭朴行事,为后人称道,其事迹在兰陵地方志书中多有记载。其后,两任兰陵令的荀子认为要先解决好“为民”问题才能实现廉政,他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提出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一著名论点;荀子还强调法治的重要性,提出“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的思想。党史研究中心编修出版的《荀子志》全面记述了荀子生平、著作、思想等,对荀子的思想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重视廉政文化的宣传推广,推动廉政教育常态长效。派业务骨干帮县纪委在警示教育展馆建设上突出地方廉政文化特色,结合英烈模范,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廉洁自律的作风,学习革命先辈的先进事迹。像革命烈士赵镈,因军马受惊,踩坏了路边两个西瓜,赵镈将两枚铜钱放到西瓜上作为赔偿,后又专门向主人道歉。整理这样的先进人物故事,通过红色文化进校园、立德树人宣讲等活动让中小学生多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多了解英烈模范故事,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廉洁意识,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好新时代接班人。
加强自身的廉政教育工作,时刻保持敬畏之心。组织党史研究中心全体党员干部到文峰山党性教育基地、季文子廉政教育基地等地开展党性教育学习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担当奉献精神。通过周例会学习廉政教育案例,时刻保持警醒、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自我革命、自我警醒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