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党史史志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08年史志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史志动态 >> 2008年史志动态 >> 正文
旧志编修
发布日期:2008-04-30 浏览量: 来源:

旧志编修

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至明、清时,修志已成为区内各级行政主官的一项重要政务,沂州地方纂修方志之举遂呈鼎盛之势。自明代嘉靖年间至1935年,区内府、州、县各级,均有志书刊行问世。

现临沂市境内编修的州、府级志书有:明代嘉靖年间的《沂州志》(已佚);明代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刊行的《沂州志》;清代康熙十三年(1674年)刊行的《沂州志》;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年)编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刊行的《沂州府志》。

其间刊行的县(州)级志书在30部左右,市内尚存的有: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刊行的《沂水县志》和《蒙阴县志》;康熙十二年刊行的《郯城县志》;康熙二十四年刊行的《蒙阴县志》;康熙二十八年刊行的《费县志》;乾隆十四年(1749年)刊行的《郯城县志》、乾隆二十九年刊行的《郯城县志》和乾隆二十九年刊行的《郯城县志》重修本;道光七年(1827年)刊行的《沂水县志》;光绪二十五年刊行的《费县志》(重修);宣统三年(1911年)刊行的《蒙阴县志》(抄本);民国六年(1917年)刊行的《临沂县志》;民国二十四年刊行的《续修临沂县志》等。

此期的修志之举,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性文献,而且使一些有志于此者在修志实践中成为闻名遐迩的方家、学者,其中佼佼者如郯城知县王植。王植是国内较有影响的方志学家。乾隆十二年(1747年)调任郯城知县。任职期间,勘灾抚恤,治理水患,政绩颇著。勤政之余,便着手编修《郯城县志》。乾隆十四年(1749年)县志脱稿。王植认为:志书编纂必须“核史之实,仿经之意”,不可失其谨严,失博而杂。志书体例应有纲有目,层次清楚,门类顺6编排要做到“文直事核,不溢美,不隐恶”,义例严谨,体裁明备,繁简适当。他在《郯城县志序》中特别指出,志书内容具关一邑,“不专为一邑设者不敢多载”。人物传事迹,要征而有信,不可前有小序,后有论赞。方志为备文献而作,“官迹、人物,献之实也;阄韵?藻,文之华也。”官迹、人物专主事实,而篇章、题咏,应广为搜讨俱入艺文。以宜设编年载一邑之大事,以统散漫。这些真知灼见不仅在当时为学人所称道,而且对现在编修新方志仍具有很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