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促进地方志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08年11月6日)
社科院副院长 朱佳木
同志们:
现在,我受第四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委托,向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是在改革开放即将迎来30周年,全国人民正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奋斗,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二轮修志正在全面展开的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交流第三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以来地方志工作的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把提高志书编纂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促进地方志工作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一、七年来全国地方志工作的回顾
在第三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以来的七年里,我们党召开了十六大、十七大两次代表大会,我们国家胜利完成了第十个五年计划,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特允墙衲炅??〉媚戏讲糠值厍??吃趾η老站仍趾豌氪ㄌ卮蟮卣鹪趾?拐鹁仍值奈按笫だ??晒?侔炝吮?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2pt">京奥运会、残奥会,顺利发射了神七宇宙飞船、实现了航天员太空行走。与国家大好形势相适应,地方志事业在这七年里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2006年全国地方志系统评选先进活动的开展和《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施行,使地方志工作者受到极大鼓舞,使地方志工作进入法制化的新时期,使地方志事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七年来,全国地方志系统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全面展开第二轮修志工作,首轮修志进入扫尾阶段
第三次全国工作会后,除西藏自治区把首轮和二轮修志合并进行外,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解放军、武警部队,都已陆续发文并召开动员大会,启动并全面开展了二轮修志。与首轮修志相比,二轮修志在资料准备、规划制定、编纂规范、组稿管理、队伍培训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进。例如,各修志地区和部门有的制定了五年或十年工作规划、发展纲要,加强了工作的计划性;有的制定了编纂和行文规范、审稿和验收办法、编纂管理办法和资料征集报送制度,加强了工作的制度化。在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开展二轮修志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指导小组办公室从2003年开始,先后确定了16个省、副省级城市和省市的厅局部门,以及县的地方志工作机构,作为全国试点单位;召开了三次全国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用扶持典型、以点带面的方法,推动二轮修志健康发展。为了更鲜明地体现地方志书的“官书”性质,增强修志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指导小组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于2007年作出《关于建立地方志书编纂规划备案制度的规定》,印发各地执行。
在二轮修志中,部门志、专业志、行业志和特色志的编修,也较首轮修志有明显增多。国务院有关部委局主动加强对本部门修志工作的指导,《中国烟草通志》、《当代中国印钞造币志》、《中国民用航空志?东北地区卷》等相继出版,《中国铁路志》、《中国海关通志》、《中国油气田开发志》、《中国林业志》的编纂陆续启动;水利部成立了江河水利志工作指导委员会,并对《水利志》编纂作出部署;铁道部颁布了行业修志的第一个法规性文件《铁路修志工作规定》。一些地方积极开展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名镇名村志的编修,还以特定时期、特点事件为内容修志,如编修某地的抗日战争志、改革开放志等等。所有这些使修志工作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为地方志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继安徽、湖北、河南、四川四省之后,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湖南、广东、重庆、云南等十几个省市也已全部完成三级志书的出版任务。一些尚未最后完成首轮修志任务的省市自治区,或召开会议,或发文通报,或加强督察,正加紧扫尾工作。特别是2004年指导小组办公室召开部分省区首轮修志工作座谈会后,有关地方进一步确定了最终完成首轮修志的期限,明显加快了收尾工作的节奏,可望在最近几年陆续结束首轮修志工作。
2.大力宣m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依法修志取得显著成效
为适应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后的新形势,指导小组办公室早在第三次全国工作会议后即着手进行制定全国性法规的调研,积极争取并配合国务院法制部门的支持与法规的起草工作。经过四年努力,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地方志的全国性法规??《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终于在2006年5月18日以国务院令的形式颁布施行了。它对地方志工作的地位、性质、适用范围、各级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职责、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职责、修志的原则与要求、志书编纂的权限、修志队伍的组成、志书编修的间隔年限、社会各界对修志的责任、志书审查验收的标准与办法、志书的备案与文稿管理、志书著作权、署名权的归属、对地方志工作者的表彰与奖励、对违反《条例》规定修志的查处办法,以及军事志、部门志编纂的原则等,都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它的颁布施行,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关怀,结束了地方志工作无法可依的历史,标志地方志工作从此纳入法制化轨道,是我国方志界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大事,对建立修志的长效机制,保障地方志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条例》颁布后,指导小组迅速印发了《关于学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通知》;各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方志工作者也立即行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贯彻活动。他们有的促成有关领导以政府名义召开学习座谈会,以主要领导名义发表文章和电视讲话,带头上街宣传;有的把《条例》印成小册子散发,制作宣传条幅和标语,组织有奖知识竞赛。在此基础上,指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国学习贯彻《条例》的经验交流会,并先后派出6个调研组到15个省市自治区,协助国务院法制办对《条例》立法后的评估工作进行调研。《条例》颁布一周年之际,指导小组办公室又在《中国地方志》杂志和《中国方志通讯》上开辟专题、专栏,介绍各地贯彻落实《条例》的经验;各地也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掀起宣传贯彻《条例》的新高潮,为促进全社会对地方志工作依法修志的了解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各地的地方志立法工作也取得很大进展。继四川、山东较早制定了有关地方志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之后,北京、河北、吉林、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宁夏等省市自治区,以及沈阳、丹阳、营口、杭州、西安等城市,根据《条例》,陆续制定了相关法规或规章,军队也制定了《军事志工作条例》。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推进地方志工作的法制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广泛开展评选表彰先进活动,方志工作者爱岗敬业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
为弘扬方志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推动二轮修志工作和地方志事业发展,从2005年4月开始,指导小组与国家人事部用一年时间,联合开展了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一次评选表彰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的活动。考虑到由人事部参评的名额要受严格的人数比例限制,指导小组又独立开展了全国方志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的评选活动。指导小组为此相应成立了两个评选表彰先进工作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评审委员会;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也都予以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活动、广泛推荐人选、逐级严格把关。经过两个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认真审查和两个评审委员会的慎重评选,最终选出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10名、先进集体31个,选出全国方志先进工作者484名、先进集体244个。2006年4月,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向获奖个人和集体代表颁发了奖状,并对其中21名先进工作者给予了特别嘉奖。首都各大媒体对此都作了充分报道。
此后,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志工作机构,或与人事厅联合,或经省级政府批准,也纷纷开展本地区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活动。有的省级劳动竞赛委员会,还给在修志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记了功。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也在本系统表彰了军事志和武警史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所有这些,都为在地方志系统树立甘于寂寞、勤于探索、埋头苦干、严谨治学的好风气,起到了促进作用。
4.初步建立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第一的原则逐步得到落实
志书质量是志书的生命,但长期以来,对志书质量一直缺少统一的规范和评价标准。因此,建立志书质量的标准体系,成为落实质量第一原则的迫切要求,也是地方志工作者的强烈愿望。从第三次全国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一直把如何提高志书质量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多次邀请各地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领导和方志学界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在质量标准问题上,逐步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小组办公室先后起草了《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和《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以下简称《质量规定》),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最后经指导小组批准,分别于2007年11月和2008年9月正式印发。《若干意见》对修志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编纂方式、体例篇目、内容记述、志书名称、出版印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质量规定》对志书的观点和体例、记述的内容和方法、资料的运用和行文的规范,以及版式和封面等给出了具体标准,使保证志书质量、审查验收志书做到了有章可循。一些省市自治区地方志工作机构还召开志书质量标准研讨会,举办修志质量年活动,制定本地区志书编纂质量试行标准,对地方志系统增强质量意识、落实质量第一的原则,起到了重要作用。
5.将地方综合年鉴纳入地方志范畴,年鉴编纂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是新编地方志工作为积累资料、服务社会的必然产物,在二轮修志中应运而生。为适应年鉴工作蓬勃开展的新形势,指导小组办公室增设了年鉴工作处,创办了《中国地方志年鉴》,中国地方志协会也设立了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并先后举办了全国地方志志鉴关系和年鉴编修研讨会、地方志系统年鉴培训班、地方志年鉴组稿人和撰稿人培训会议、地方志协会年鉴专委会学术年会,出版了有关年鉴编纂理论的论文集,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