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党史史志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2年史志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史志动态 >> 2012年史志动态 >> 正文
《山东史志》改版三周年座谈会召开
发布日期:2012-03-12 浏览量: 来源:

3月7-8日,《山东史志》改版三周年座谈会在东营召开。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总结《山东史志》的办刊经验,共同研究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的有效途径,促进全省方志、年鉴、读志用志等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更好地服务全省地方史志事业的科学发展,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省史志办主任、《山东史志》主编刘秋增、东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孙乐春出席会议。来自《山东史志》编辑部、省人文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促进会秘书处相关人员,各市史志办的分管主任和业务科长,重点作者代表共6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东营市史志办、潍坊市史志办、泰安市史志办、临沂市史志办、淄博市博山区史志办等5位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分别就提高史志理论研究水平,办好史志刊物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在7日下午的讨论中,代表们畅所欲言,就《山东史志》栏目设置、稿件内容安排、开拓稿源等问题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刘秋增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省史志工作大局,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近几年来山东史志事业取得的成就作了简要回顾;从着眼于推动史志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的高度,对《山东史志》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从史志事业服务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高度,对今后史志事业的重点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

刘秋增对今后办好、用好《山东史志》,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作为省级刊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全省系统掀起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以服务志书质量提高为根本,增强理论研究的前瞻性和指导服务的实效性。围绕当前史志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稿设篇,及时总结介绍广大史志工作者在实践中积累的好的经验和做法,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为修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引导和推动方志理论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理论研讨和学术研讨活动,使理论研究工作与我省在全国“领头羊”的位置相适应、相协调。三是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质量的刊物,要有高水平的编辑和高质量的稿源,办好《山东史志》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来支撑。有了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才能办出特色、办成精品。四是开拓创新、拓宽交流平台。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博采众长,集学术性、知识性、指导性、宣传性于一体,营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使《山东史志》拿起来有用,读起来有味,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史志刊物。

刘秋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史志工作的正确方向。二是扎实推进全省史志工作法制化建设,为史志工作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三是采取有效措施,高质量地推进二轮修志和年鉴编纂工作。四是全方位推进史志工作,不断开创全省史志系统信息化建设和三级方志馆建设的新局面。五是大力推进读志用志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刘秋增还就我省史志队伍的自身建设、能力建设等问题做了强调,他特别提出:一要面向未来。近几年来,山东的史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山东经验”,开创了“山东模式”,成为全国史志工作的“领头羊”、“排头兵”,但这仅能代表过去,不能说明现在和未来,我们不能沾沾自喜,要紧紧抓住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给我们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超前谋划,面向未来。有的市做得很好,已经走在了前头,像东营市、淄博市的方志馆建设等。二要善于研究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优势,为当地的中心工作献策出力。济南以泉水著称,泉水是济南的根本和命脉,济南市史志办发挥自身优势,编修《泉水志》,这部志书对挖掘济南优秀历史文化,更好地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还有烟台市史志办编纂地《当代烟台概览》,也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三要加强能力建设。干成事、干成大事是有能力的体现。加强队伍建设,要加强能力建设。要努力做到“一专多能”,能力建设要培养、要锻炼、要磨练,还要不失时机地展示。四要有“精气神书”。“精气”是人的力量源泉,生命支柱。“书”就是要“记明白、写明白,还要有建树”。每个人都要力争成为单位的顶梁柱。每位同志都要对工作要敬业、要用心,使全省史志系统成为藏龙卧虎之地,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每位同志都要有“精气神书”,全面展示我们的风采,继续在全国史志系统遥遥领先。

这次座谈会的召开,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高《山东史志》办刊质量,更好地促进全省史志事业的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