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在沂水县召开的全市年鉴业务骨干培训会因疫情原因,于12月9日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会上,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毛英全结合创建精品、评审精品的探索与实践,从精准全面的内容、精致合理的框架、精细丰富的资料、精美优质的图片等方面多维度、多层次就精品年鉴编纂进行专题培训;临沂市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张新荣围绕年鉴框架设计和年鉴质量提升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各县区提高站位,见贤思齐,强化担当,提质增效,全力打造出堪存堪鉴且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高质量年鉴成果。沂水县分别围绕《担当尽责、实干有为,扎实推进年鉴编纂及开发利用工作》和《规范年鉴编写、体现时代特色,在改革创新中深化<沂水年鉴>编纂质量》两个题目作典型发言,介绍了沂水县经验做法。
近年来,沂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秉承“强县有我、史志有为”理念,树立“有为有位”的导向,以打造精品年鉴品牌为目标,按照年鉴编纂工作要求,高点统筹谋划,务实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先后有10部《沂水年鉴》荣获国家和省优秀成果奖。
一是在工作保障上做到“领导重视”。领导保障到位。县里成立县委书记为名誉主任、县长为主任的史志编纂委员会。县委副书记分管党史史志工作,今年以来,亲自谋划,定期听取工作汇报3次。县委主要领导对党史史志工作作专门批示3次。人员配备到位。在“三定”方案中核定编制20名,选配一批学历层次高、专业对口、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到党史史志队伍,配强年鉴工作科力量。经费资金到位。县财政将年鉴印刷费作为常规项目经费,以每年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列入专项预算,为年鉴编纂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是在队伍建设上做到“有人干事”。用好“三支队伍”,确保工作有人干,任务有落实。建好党史史志专业队伍。积极争取编制部门支持,配强配齐专业人才。目前,单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12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4人,有4名业务骨干常年固定从事年鉴征集、编纂工作。稳定基层史志人员队伍。下发专门通知,各乡镇街道、县直部门确定1名文字水平高、熟悉史志业务的人员,具体负责年鉴供稿及有关业务。全县共有联络员120名,构建了一支稳定的基层编纂队伍。用好社会顾问团队伍。组建成立了由20名专家组成的党史史志专家顾问团,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征求意见及审稿会,请有关专家帮助开展年鉴资料收集及稿件审核把关工作,提高年鉴质量。
三是在年鉴编纂上做到“创建精品”。责任落实上,突出一个“联”字。编纂工作中,落实班子成员帮包、科室负责人牵头机制,从安排督导、校稿核稿到出版印刷责任到底,形成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提高编纂工作效率。谋篇布局上,突出一个“精”字。对年鉴总体框架设计保持一定连续性,并根据精品年鉴编纂要求,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时调整,做到科学分类、领属得当、编排有序,体现年度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在审核把关上,突出一个“严”字。通过集中开会、分类培训、个别交流的方法,加强业务指导,明确组稿原则、编纂规范和时限要求。组稿过程中,通过发放业务指南、面批面改、电话提醒等形式跟踪服务,及时进行督导问效,确保年鉴编纂工作高质量推进。
四是在推介宣传上做到“塑造品牌”。用好“纸媒”宣传。加强《沂水史志》科学设计,增强文化韵味,增强刊物的实用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成为年鉴展示的窗口、存史资治的平台。用好“图媒”推荐。依托年鉴图文资料,举办“星火沂蒙·秀美沂水”党史县情展,精心布局图片,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地展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亮点。今年以来,结合“六进”展出40余场,观展1.2万余人次。用好“网媒”传播。将年鉴资料上传县情网资料库,利用“沂水党史史志”微信公众号,发布年鉴工作动态,刊出精彩篇目,使年鉴深入人心,促进领导干部了解年鉴,社会各界知晓年鉴,读者群体熟知年鉴,在全社会营造编鉴用鉴的浓厚氛围。
五是在开发利用上做到“有为有效”。畅通资源共享渠道。畅通年鉴发行赠阅渠道,向全县中小学校、社区等累计赠阅3000余册。将县情网链接到政府网子目录下,年鉴作品实现免费下载使用。通过年鉴网上交流交换平台,与省内100多个市、县区交换图书800余册。探索资政服务渠道。精心梳理年鉴资料,提炼沂水地域亮点和时代特色,编纂《星火沂蒙 秀美沂水》《千年古县 红色沂水》等图册,为县委决策提供参考借鉴,为外出招商引资、推介沂水提供名片。延伸开发利用渠道。先后在全县确定沂蒙小棉袄等35处史志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基地,设图书角,提供展出年鉴史志书籍2000余册,打造年鉴史志阅览平台。积极帮助高桥手绣等多家企业策划拍摄专题片,宣传企业形象,多渠道推介“沂水十品”等地域品牌,擦亮沂水名片,有效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