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镇在平邑北部的蒙山脚下,面积135.43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5.33万人,耕地3707公顷。
境内的蒙山主峰龟蒙海拔高度1156米,仅次于泰山而称亚岱。它以历史悠久、宗教设施众多、自然风景奇丽而著称,仅清朝就有2位皇帝数次驻跸蒙麓讴歌礼拜,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诗作画、考古探幽。就连圣人及其子孙亦“至岩石古松之间盘桓而不能去”,并在老君洞之右山之最幽处建立避暑山庄1处。加之山内气候适宜、雨量适中、奇石林立、动植物资源丰富,构成了一年四季不同景的瑰丽景色,使之成为避暑、度假、养生、疗养、旅游、采风、写生、探幽、寻古的好地方。
蒙山文化历史悠久。以风为姓的东夷部落首领太?,生于蒙山脚下的漏泽湖畔,葬于蒙山腹地。古风即虫、龙,是东方民族的图腾。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当源于此。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太?后裔在蒙山南麓建颛臾国。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谈浚河时说:“……水出泰山南武阳县之冠石山,东流,经蒙山下……有蒙祠”。蒙祠,即万寿宫,创修于西周初。北宋末年将蒙祠改为颛臾王庙,后称玉虚观,明代改称万寿宫,今为平邑蒙山管委会和万寿宫林场驻地。万寿宫全盛时占地7公顷,有道士300多人,是蒙山上最大的1处古建筑群,现尚存主殿3间,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屋面用铸有龙形图案的灰色角瓦构筑,歇山式大屋顶的飞檐。其门联题为“一径风月青霭静,万重云山紫气深。”旧时,万寿宫有古树700余株。成为国营林场驻地后,在其周围所植乔灌木遮天覆地。
出万寿宫北行有3条登山道。东路为盘山公路,如一玉带蜿蜒萦绕于山冈峡谷之间。从万寿宫起步,经蝎子山、历沙家浜、穿胜利门、过风门子、跨老虎石、跃擂鼓台,便达蒙山极顶。
中路为登山便道,曲径通幽。从万寿宫沿盘山公路北行至关公试刀石东侧折向西北,步林阴桥、跨拦路泉、走老母猪点窝、经彭家庵子,到娥峪门路分3条。中间1条路穿桃园、历彩云宫、过衍圣公避暑处、下老君洞、攀大娥峪,至大柳沟。东边为中路主道,过龙门、穿虎门、登十八拐,便见白云岩胜景,东去不远即接东边盘山公路风门子景点。
西路为蒙山古道,是古代登山的必由之径。大多是坡道,杂以少量石阶。出万寿宫沿古道向西北行,首先面临清康熙十九年(1860年)建造的迎仙桥。3孔石拱古桥横卧于峡谷之上,造型古拙。举步桥上,身边云雾缭绕,涧底流水潺潺。过迎仙桥是朝天宫,其主殿遗址独树峭壁之上,举目南眺,只见苍穹。朝天宫前即为桃花峪,春日的山峪,代之满目古柞,偶有几株艳桃施粉着朱,给景区平添几分柔情。穿过仙景般的桃花峪,迎面而就是太山行宫,蒙山始称太山,意为太?之山。太山行宫原为帝王登山时的住所,后成为道观,被古柞苍松所掩。太山行宫之北的回马岭,山势险峻。当年孔子骑马至此,将坐骑放归山下,回马岭即由此而得名。孔子步临绝顶,有“登东山(蒙山古称“东山”)而小鲁”的感叹。回马岭前的黑风口景区,奇石林立,险石挂壁。有的造型惟妙惟肖,呼之欲动;有的处境险恶,风吹欲倾。加之周围的特殊地貌影响,平时无风觉风劲,有风势更凶。移步其间,令人毛骨悚然。黑风口前的大风门和小风门,是一道丈余宽的山梁,两侧均为深涧幽谷。黛壁青峰千姿百态,若人若物,其造型色调难以言表。经过半空挂壁般的十八步和一步一喘的十八拐,即到南天门蒙顶景区。步入蒙顶,山势渐缓,经过通体石结构的九龙观音殿,依次排列着承天宫、慈宁宫、玉帝殿遗址。最后是蒙山极顶龟蒙顶,它为一龟状巨石,如一神龟伏卧于云端天际。古时,鲁国大夫公子奚斯有言:“奄有龟蒙,遂荒大东。”
龟蒙顶原有一石碑,上刻“东山小鲁处”5字,系孔丘弟子为纪念先师登蒙山而立。原碑已不存,现于遗迹处重立一碑。置身此处放眼四眺,周围群山匍匐在地,河流村舍点缀其间。近处,云在身边转,风从脚下生,首距青天近,举手及苍穹。远处,鲁都曲阜位其西,琅?古郡在其东,泰山群峰处其北,抱犊之崮居其南。齐鲁大地尽收眼底。特别是冬天雪夜中的龟蒙顶,皑皑白雪为之披素,皓月当空,山色朦胧,劲松的绿针在风抚下抖动,使蒙顶在冷艳中透出几分妩媚。夜宿龟蒙顶,游人会被其恢弘冷竣的气势所震撼。
龙虎石在蒙山主峰龟蒙的山半腰处。沿盘山公路驱车至胜利门便见路西有1巨石形如猛虎昂首俯卧,路东之峰有二巨石状如龙角。相传古代有一恶龙,向蒙山神索宝不成作法水漫龟蒙,蒙山神令看山神虎与之抗衡。龙、虎法力旗鼓相当,大战七七四十九天而不分胜负,斗至百日双方力竭而死。神虎化一巨石伏于山腰,恶龙变成一峰立于石虎之东,龙山、石虎东西对峙,若呈相斗之势。
鹰窝峰居白云岩东北方向,在深山坦谷中拔地而起,如一喷泉直射苍穹。其四周山壁如利刃所削,人、兽均不能攀,只有苍鹰能飞临其上筑巢繁衍,鹰窝峰由此而得名。峰巅有数棵侧柏自繁自生,傲立云端,其枝干曲虬,树冠如一巨大华盖,罩在峰顶。峰壁四周松、草、藤等植物从石缝中横出,或侧立或倒挂。鹰窝峰的奇、险成蒙山之最。特别是夏日黄昏中的鹰窝峰,色彩辉煌,斑斓瑰丽。当夕阳下山,人归鸟还时,蒙山群峰均隐入灰蒙蒙的夜幕之中,唯鹰窝峰独挂一片余辉,呈现出“暮色苍茫千嶂暗,万山丛中一片霞”的奇观。有“不观鹰窝峰,枉为蒙山行”之说。
白云岩景区的美、幽居蒙山之冠。《创修彩云宫记》碑载:“……北上二十里之龟蒙顶山之最高处,中间为白云岩山之最胜处……”此处原为一道观,主祀玉皇。主殿前的峭壁之上刻有“玉虚古观”4字。今道观不在,遗址尚存。周围自然景观千姿百态,奇妙无穷,特别是夏日雨过天晴时的白云岩,上看晴空如洗阳光灿烂,平视白云绕山似怒涛拍岸,俯观云中山头点点像大海中的片片彩帆。在一巨大石壁上镌有“山清水秀”4字,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686团参谋彭雄用刺刀所刻。
三关指蒙山上平邑与蒙阴、费县交界处的白马关、九女关和紫荆关。白马关居西,相传古代此处盗匪肆虐,过往客商屡遭不测。天神得知此事大怒,遣一神马镇守此关后渐得太平。关顶现有一白色石灰岩巨石,造型神似奔马。当地群众把它当作神马的化身。九女关位中,盛传古时有9位绝色女子不忍封建婚姻的折磨结伴到蒙山隐居,后得高人指点,个个身怀绝技,占此关为王。九女关便由此而得名。紫荆关处东,因遍地紫荆而得名。三关均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且遥相呼应,占之则能控制蒙山南北的沟通,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蒙山主峰龟蒙东北方向的广崮尧一侧有一山形若龙门,山下3潭南北一字排开,潭水清澈见底,甘甜似乳。周围林木蔽日,幽静雅致。相传在远古时代龙门山上住着3位仙女,她们在与一恶魔斗法时不慎使3面梳妆用的宝镜滚落山下变为3潭。3位仙人取胜后便每日到山下对潭梳妆。恶魔战败后并不甘心,持一巨剑去破3潭。仙女急令岩石开口咬住其剑,乘机将恶魔除掉,故有一潭称“剑汪”。整个景区山光水影,色彩斑斓。特别是景区的秋午,黄色的梨、酱色的栗、红色的山楂、褐色的软枣在秋阳的辉映下生机盎然。
蒙山主峰龟蒙东侧玉柱峰背面山半腰中有一水帘洞,相传战国时期的鬼谷子王禅在洞内潜心研究“反应”、“揣摩”、“捭阖”之术时,有一山妖兴风破坏,蒙山神为助王禅一臂之力,命令冬雪化春水,在洞上成一帘状飞瀑,保护鬼谷子修成正果,成为一代思想家。传说王禅系一少女食用其情人坟上的谷穗怀孕而生,故有鬼谷子之称。当他成仙后,一日在玉柱峰下静坐,溪边一洗衣妇人吓唬大哭不止的孩子时说:“再哭,我叫鬼谷子把你领走。”王禅听后大骇,以为此妇人的法力远胜自己,能把处于隐身状态的仙人看出来,急忙连夜搬家到龟蒙去住。途中,于龟蒙半山腰的一个小山头的岩石上压出一道车辙和数个脚印,后人便把该山叫车山。王禅迁居龟蒙后,收徒授艺,培养出孙膑等一批军事家、思想家和外交家。碧水垂帘景区幽静向阴,盛夏时节,穿帘进洞,顿觉寒气袭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龟蒙西北的天门山上二峰之间有一狭空,远远望去仅为一缝。置身其间,两峰夹身欲合二而一,给人险、奇之感。此去西北数公里就是明广寺。相传蒙顶和尚明广与其师在暴雨中观山下水情,明广见山下大片土地被洪水吞没,于是就问师父庙内该作何准备。其师言:“立于蒙顶,何惧山洪!”此语一出,激怒东海龙王,急令群龙齐向龟蒙聚水,瞬间大浪汹涌直逼山顶。明广爬上一株古树幸免遇难,其师则葬身洪流。就连山顶庙里的两口铜质巨钟亦各奔南北,被洪水冲到山阳的郯城县和山阴的莱芜县。是役,有9条巨龙累死,龟蒙顶背面的九龙口即由此而得名。大水退后,小和尚明广迁居天门山创建明广寺。
寿星巨雕是蒙山作为养生长寿圣地的标志,居龟蒙顶西北的裸岩上,依山就势造型,用南极仙翁为模本,高218米、宽198米,其中头部高85米,慈眉善目,白须飘逸,一手拄鸠杖、一手托仙桃。是世界上最大的山体雕刻。
九龙潭是蒙山一座长178米、高40米,水面4平方公里、蓄水能力30万立方米,总投资580多万元的弓坝。若有大的降水会形成高38米、宽98米的瀑布。潭底的压水设施可让9个龙头喷云吐雾。
颛臾方国故城遗址在柏林东南方,城近正方形,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50米,用当地黄土夯筑而成的城墙南面残存较少,东、西、北面残墙高3~4米,最高处达9米。遗址内文化积存极其丰富,残砖断瓦俯拾即是,残墙夯土层次分明。颛臾故城确切的建筑年代已不可考。太?在远古时代就建立了颛臾方国。西周初,成王封之为“颛臾王”,主要任务就是祭祀蒙山。由于颛臾国小势弱,到了春秋时期就变成了鲁国的附庸。孔子利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化解了季康子讨伐颛臾的战争。据《论语·季氏》载,鲁国大夫季康子想吞并颛臾,其家臣冉有、子路将此事告诉了他们的老师孔子。孔子极力反对讨伐颛臾。说:“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批评二人不劝阻季康子伐颛臾的错误主张。冉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今夫颛臾,固而近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道:“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因孔子的干预,季康子随去吞并颛臾的念头。但颛臾终因势单力薄被秦所灭。宋神宗封颛臾为“灵显潜应侯”,徽宗加封为“英烈昭济惠民王”并将原颛臾国祭祀蒙山的主祭处蒙祠改称颛臾王庙以祭颛臾。明弘治年间因盛传颛臾王墓在蒙阴县而改祀颛臾于蒙阴,颛臾王庙的香火遂日渐冷落。颛臾王庙后为一道观,称万寿宫。
柏林,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近年来,现代社会也赋予该镇勃勃生机。有以观光度假为中心的风景旅游产业、以石膏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产业、以中草药为骨干的蒙山特产加工产业等支柱产业群。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4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