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三界首村的滨海区党委成立旧址)
三界首位于洙边镇驻地以南2.5公里处,是滨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成立纪念地和长驻地,洙溪河主河和支流分别从村西和村南流经汇集,莒县至新浦公路从村中南北穿过。因地处两省(山东、江苏)、三县(莒南、临沭、赣榆)交界处,故名三界首。三界首原为一个村,1950年分为三界首一村、三界首二村、三界首三村共三个村。三个村现有人口1240户3398人。
(滨海地委、滨海专署成立旧址)
1941年8月, 滨海区在三界首村召开了第一届参议会会议,会议选出了滨海区参议会驻会主席团,选举产生了滨海区参议会。会议还选举产生了滨海专署,时辖莒南、莒中、日照、赣榆和沭水等县。
1942年3月23日,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原鲁中五地委和鲁南区四地委(亦称沭海区)合并,建立中共滨海地委,直属中共山东分局领导。4月1日,滨海地委在三界首村正式成立。王众音任滨海地委书记,王永福任副书记,孙汉卿任组织部长,穆林任宣传部长,刘曾浩任各救会长兼青救会长,张敬堂任职工会长,赵田人任农救会长,徐昕任妇救会长,尚立斋任秘书主任。滨海地委领导日照、莒南、莒中、沭水、赣榆、海陵、临沭7个县委和莒北,日北,马陵(不久后成立)8个工委。与地委同级的行政机构仍称滨海专署,谢辉任滨海专署专员兼政府党团副书记,崔介任副专员兼政府党团书记。滨海军分区何以祥任司令员,王叙坤任政治委员。
(三界首村滨海区行政主任公署成立旧址)
滨海区第三地委 (滨中地委)第三行署于1944年8月下旬在莒南县三界首村成立,由田海山任三地委书记,李均任组织部长,袁牧华任宣传部长;丁梦孙任三行署主任,刘若鸿任副主任;赵杰任三军分区司令员,田海山任军分区政委,王建青任副政委。1945年,根据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关于滨海专署改为滨海行政主任公署的训令,4月15日,滨海参议会在三界首召开会议,选举谢辉为行署主任,周纯全任副主任。
(1945年秋,滨海行政公署人员在三界首村合影)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革命斗争需要,中共华东局决定山东解放区撤销各大战略区领导机构。1946年7月2日,在三界首村传达了中共华东局作出《关于滨海区组织机构变动及干部配备的决定》,决定撤销中共滨海区党委和滨海军区,将滨海一地委(滨北)之高密、诸城、胶县、藏马、莒北5县划归胶东区党委领导;将滨南、滨中原有之莒县、莒南、 日照、临沂、临沭、郯城、东海、竹庭8县和新海办事处合并为一个地委,名为滨海地委,直属华东局领导。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军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山东省战工会(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抗大一分校,山东分局党校等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也长期驻在三界首村。罗荣桓、朱瑞、黎玉、萧华、陈士榘、谷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长期住在三界首村,与三界首村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谷牧与妻子牟锋(原名廖峰))
曾任中共山东分局秘书主任,滨海二地委书记,滨海地委书记的谷牧与三界首人民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滨海地委书记的谷牧,在三界首村整天忙于指挥滨海地区的工作和斗争,无暇照顾家庭及孩子,在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反攻的时刻,谷牧的二儿子会远(刘会远),就出生在房东刘开英家里。解放战争进入最紧张的时刻,谷牧需要随时转移,他刚出生的孩子全靠房东刘开英哺养,没有奶水,刘开英就东一家西一家的找奶喂养;刘开英本来家中很困难,他自己舍不得吃,鸡生下几个鸡蛋,都用来喂养小会远;自己一家宁愿吃子煎饼和野菜,也要将节省下的一点细粮给小会远吃。特别是当国民党军队到来时,刘开英拖着小脚抱着小会远,到山沟里躲避。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谷牧才来到刘开英家,将小会远接走。
(“红嫂”刘开英)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担任国家领导人后,谷牧曾先后七次到莒南,到三界首村,看望莒南老区人民,看望当年的老房东刘开英。在他从党和国家领导人任上退下来以后,仍然时刻惦记着莒南人民,惦记着当年的老房东刘开英同志。
2003年,谷牧同志将自己的稿费和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10万元钱,委托正在北京参加会议的临沂市委书记李群,市长连承敏,让其转交给莒南,交给洙边,支援老区人民兴办教育。他深情地说:“革命战争时期,是莒南人民养活了我们,莒南是我的第二故乡,莒南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非常巨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滨海的党政军领导机关都在莒南成立,并长期工作在莒南县,可以说莒南县就是滨海区的代名词。我知道,我这10万元钱办不了什么事,只是代表我对莒南的一点心意,广播电视等不要出现我的名字,我也不题词,学校奠基落成我不去,也不派子女和任何人去,只是表达我的一点心意”。
(谷牧捐款建设的滨海将军爱心小学)
2015年1月30日,位于三界首的滨海区党委成立旧址被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临沂市第一批抗日战争遗址。2016年,位于三界首村的中共滨海地委、滨海专员公署再次被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临沂市“第二批抗日战争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