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党史史志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名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临沂概况 >> 城市名片 >> 正文
创城“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发布日期:2009-12-11 浏览量: 来源:

大气磅礴、拔地而起的北城新区,风光旖旎、纵贯全城的滨河大道,星罗棋布、错落有致的绿地广场,功能完善、遍布全城的文化设施——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7月13日下午,正在沂蒙广场上健身的市民李先生说:“习惯了每天到这里走走,环境优美令人心情舒畅,生活在临沂真是福气!”

自2005年开始,一场以“以民为本,为民创建,提高市民幸福指数”为宗旨的“创城运动”在全市发起。完善有效的长效机制、惠民利民的创城行动以及持续不断的推进措施,使创城运动演变为一场扎扎实实的惠民工程,城市完美变身,市民获益多多。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连承敏多次强调:“我们创建文明城市,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为民创建的基本理念,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让创城的过程成为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过程。”

2008年,临沂以全省总分前三名的优异成绩成为全国文明先进城市,在全国革命老区中首批获此殊荣。荣誉来了,创城却没有止步。2008年5月13日,在创城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过程中,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理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意见》,就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制度化的规范,对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进行了明确规定,总结提升了“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属地管理,重心下移”等诸多群众性的创造工作,有效改善了城市管理状况,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广大居民交口称赞。

随着创城活动的深入推进,经过大量调研和对前段创城经验的总结,市委又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进行指标任务量化分解,将111项指标融入相关部门单位日常工作之中,变集中突击为常抓不懈,建立健全了严格的责任考核体系、强有力的约束监督体系、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投入保障体系等几大体系,确保创城成果长期惠民。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文明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副组长丁凤云说:“创城伊始,我们就在构建长效工作机制上下工夫,不为‘创城而创城’,不搞‘突击一阵风’,全力惠民利民,确保老百姓在创城过程中得到实惠。”

68岁的刘喜凤老人住在穿城而过的涑河边。几年前,这里还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龙须沟”。经过持续不断的治理,如今这条河已成为兼具水乡风情和商旅功能的“江北秦淮河”。城区水系发达,原来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创建文明城市以来,临沂市先后投入资金10多亿元,让这些流淌在居民身边的城中河得到了文明的“洗礼”,营造了亲水环境,滋润了百姓生活。

“治水”实践昭示着临沂市文明城市创建的方向和突破口:宁愿少搞一些所谓的标志性工程,也要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改善民生、提高市民幸福指数上,让创城成为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城市建设和管理全面促进。近年来,新建改建城市主次干道60多条,市区道路的盲道设置率达到10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市民出户500米内就能见绿;取缔各类污染项目4000多个,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省最好,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政府效率明显提高。连年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一年一个主题,从当初的破除“懒、散、慢、满”到现在的“立说立行,马上就办”,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凝聚起全民创建的力量。2006年在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临沂政府效率高居榜首;在中科院发布的《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临沂位居中国城市增长竞争力第五位。

——文化惠民全面加快。文化惠民滋润百姓生活,市图书馆、市博物馆新馆、中国书法城、兵学博物馆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五项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全市152个社区全部建起了行政、卫生和文化服务中心,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便捷服务。城区先后建起几十个文化广场,一个广场一台戏。沿滨河大道建设了百里文化长廊和健身长廊,为群众文体娱乐提供了舞台。

文明创建没有句号。站在新起点,临沂人把目标瞄得更远。“全市上下要始终保持‘创城’的常态,以更高水平、更高标准对文明城市建设常抓不懈,把临沂建成宜商宜居的文明生态家园。”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少军这样规划临沂的文明远景。

记者 刘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