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党史史志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名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临沂概况 >> 城市名片 >> 正文
沂蒙老区的“幸福合奏”
发布日期:2013-12-09 浏览量: 来源:

沂蒙老区的“幸福合奏”

郇恒赛

为了市民更幸福,为了城市更文明,一场始自2005年的文明城市创建大潮,让千万临沂人凝心聚力,迸发豪情,扎实有效、持续不断的文明城市创建使得老区临沂发生了“梦幻般的变化”: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墙洁、楼美。

第一次到临沂的人,无不惊讶于这座城市天蓝水清的生态美景,惊讶于这里处处洋溢的现代文明气息,发出“这是老区吗”的感叹。不仅是初来乍到,就是临沂本地人也会惊讶于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幸福感受。

临沂市委书记连承敏说:“要让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成为群众享受创建成果的过程,成为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过程。正是因为坚持了以民为本、为民创建的科学理念,临沂文明城市创建可以说是深得民心,硕果累累,好评如潮。”

“幸福指数”引发“创城风暴”

清晨,家住沂河社区的刘大妈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伴来到沂河边呼吸新鲜空气,然后沿着遍布全市的无障碍通道上广场、去商店,逛上一圈再回家。这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2004年以来,临沂市累计投资1个多亿,加快城市无障碍设施改造,先后在城区28条主次干道铺设盲道22公里,市区道路盲道设置率达到100%,被评为山东无障碍设施建设先进市。

77岁的陆世珍老人住在穿临沂城而过的涑河边。三年前,这里还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龙须沟”,周围居民苦不堪言。如今这条河已被规划为兼具水乡风情和商业旅游功能的“江北秦淮河”,引泵入涑、污水截留工程让涑河重新流淌汩汩清水。刚刚回迁的陆大爷比划着涑河南面的河堤告诉记者,“两岸绿化马上就好,是人间天堂也不换!”

穿西城而过的陷泥河全长8866米,流经11个社区,沿岸居民众多。“苍蝇满天飞,污水遍地流”,这里曾经给两岸居民带来无尽的烦恼,“创城号角”吹响后,决战西城、决战背街小巷,经过短短十多天的整治,累计清淤、清运垃圾19.37万立方米,违法建筑拆除、绿化硬化等快速推进,如今沿河已是绿树两岸绕,清水河中流,居民拍手称好。临沂城水系发达,共有9条河流穿城而过,目前,这些穿城而过的河流全部得到了文明的“冲洗”,沿岸居民生活幸福,其乐融融。

近日,兰山区图书馆金坛社区分馆举行了成立仪式,社会各界捐赠图书7000多册。上小学五年级的倪睿小朋友和朱建鹤小朋友兴奋地说:“图书馆里的书可多了,我们都喜欢到图书室来找自己喜欢看的书看。”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1000多个社区图书馆、图书室和农家小康书屋,仅社会各界捐赠的图书就达300多万册。

……

临沂城市化水平相对偏低,城市建设和管理欠帐较多,坚持把提高市民幸福指数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临沂文明城市创建“动大刀”、“出大力”,引发了一场“幸福风暴”。

包括市委主要领导在内的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市上下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作为“当前第一位的任务”,执政为民,为民创建,决战决胜,志在必得;人大、政协、社会各界全力以赴,人人参与创建,人人为创建出力;“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负责”,职能部门单位守土有责,快马加鞭。文明城市创建嬴得了最广大阶层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成为社会参与面最为广泛,社会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一项民心工程,成为对城市建设推动力强劲,“一抓多促”作用最为明显的一项牵头工作,成为人民群众最为满意、最为拥戴、最为支持的一项群众性创建活动。

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齐抓共管,市民群策群力,临沂文明城市创建凝聚成了一股攻坚破难、催枯拉朽的巨大力量,“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促进了一系列影响群众幸福感的问题的有效解决。许多网友谈及临沂的“创城”,称临沂引发了一场革故鼎新、共建文明、共享幸福的“创城风暴”,临沂上下正在发生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 “文明大变革”。

——城市建设和管理全面促进,市民出行顺畅,休闲舒心。新建改建城市主次干道60多条;新增绿化面积51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市民出户500米内就能见到绿色;整治背街小巷、马路市场百余处,拆除私搭乱建3300多处;改造提升28处农贸市场、85个批发市场,规范“五小”单位8284家,取缔509家;投资1500万元新上一批豪华空调公交车,改造公厕,安装垃圾桶,增设停车位……一切围绕满足市民幸福感受,营造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墙洁、楼美的人居环境。

——社区水平全面提高,市民衣食无忧,乐享生活。全市152个社区普遍建立了社区行政、卫生和文化“三个服务中心”,社区志愿服务、科普服务、“四进社区”等便民服务活动已经形成制度;新增文体中心86个,新建新上了一大批文化娱乐设施;新增灭火器、消防栓4万多套,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办事、医疗、购物、文体娱乐等服务。今年5月27日一大早,家住兰山区西苑社区的魏启芳老人,起床后感觉身体不适,就按家中刚安装不久的呼叫器上的红色按钮。不到10分钟,医护人员闻讯赶到了他的床前。这个被当地居民称为“电子保姆”的呼叫器已安装了3000多套。

——文化惠民全面加快,市民分享文化权益。文化惠民滋润百姓生活,市图书馆、艺术中心、新博物馆、中国书法城、兵学博物馆等加快了规划建设进度。罗庄、河东区解决了多年没有图书馆、文化馆、科普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问题。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 “五项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在全国革命老区第一个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广播电视成为广大农村的“文明播洒器”。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7386。新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大院3771个。“农家书屋”遍地开花,937家“农家书屋”不断给农民传播着知识与文明。街道全民建身工程100%全覆盖,城区先后建起几十个文化广场,沿滨河路建成了百里文化长廊和健身长廊,新增健身路径400多条,安装健身器械2万余件。

——打造诚信政府,开展阳光服务。健全了便民服务大厅、法律援助热线、12315消费者维权热线、12365质检热线、12333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热线,设立了”马上就办”举报电话,新闻媒体开辟了”马上就办直通车”,文明服务成为新的风尚。

……

“文明”不断增加着普通市民的幸福感受,更使得临沂汇集了越来越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2005年被浙商评为最具投资潜力城市,2006年被列为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中国城市第21位。在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临沂政府效率荣登榜首。在不久前公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临沂位居中国城市增长竞争力第7位。

城市精神提供文明支撑

“弘扬沂蒙精神,创建文明城市”——进入临沂市区,目之所及,你会发现这样的宣传标语几乎随处可见。

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引领千万老区人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临沂市市长张少军指出:“沂蒙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了沂蒙人民的精神风貌,也成为临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独特优势和精神动力。”

把弘扬沂蒙精神贯穿于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过程,临沂市文明城市创建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动员力,人人参与,人人奉献,蔚然成风。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达到100%,支持率和满意率均达95%以上。

临沂城西部市场云集、人流聚积,是临沂商城的主要集聚区。西城管理相对滞后,道路拥堵、垃圾遍地,环境脏乱差现象尤为突出,改造提升的任务异常艰巨。市里作出“突破西城”决策后,居住在西城的市民以前所末有的热情投入西城改造。家住陷泥河岸边的刘大爷高兴得一夜没睡觉。人们发现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义务清扫垃圾。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在的小区自发形成了一支30多人的义务劳动队,主动承担了卫生清扫、社区宣传、便民服务等工作,每天加班到深夜,但谁都有没怨言。

今年6月份,一份倡议书在临沂商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拥有6万多会员的临沂浙江商会发出倡议“一人贡献一份力,争当文明好市民、好商人”,广大浙商会员积极响应,以极高的热情投身于市场环境、秩序整治之中,人人讲奉献,人人践文明,爱临沂、美临沂,打响了一场义务整治市场环境的攻坚战。浙江商会会长夏逸峰表示,浙商已融入临沂,作为临沂的新市民,浙商同样富有重要社会责任,他呼吁在临沂的外地客商诚信经营,争做文明市民。据析,目前在临沂的浙商6万多人,近几年浙商在临沂的投资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临沂市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十班的刘洋同学,在“文明从我做起”全市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用稚嫩的笔触写道:“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时刻与文明为伴,与文明同行。”全市120万中小学生参加了这一比赛,同学们鞭挞丑恶,呼吁文明,相约做一个文明学生、文明市民。

文明无小事,爱心铸品牌。临沂市年用血量达1650万毫升之多。连续6年临沂市保持了临床用血100%来自于街头市民自愿无偿献血,连续2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

今年高考期间,临沂市共有271台出租车自愿加入爱心护考车队,穿梭在市区各考点,承担了免费接送考生的任务……而这只是来自市广播电台的一个倡议。众多出租车司机联手寻人、寻车、助人的动人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文明城市创建已经成为临沂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成为共创共建的荣誉工程。

城市因我而美丽。在临沂,在公交车站,在城市街头,在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为老弱病残让座,为陌生人指路的身影。行业树新风,人人创文明,领导机关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决策、执行、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职能部门阳光审批、限时办理;窗口行业擦亮窗口,优化服务,人人争当文明使者;企事业单位员工积极参与创文明单位,争做文明新职工;小区居民积极争创文明社区,争做文明市民;3982名出租车司机郑重承:争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使者;16.4万名青年志愿者慷慨阵词:奉献他人,快乐自己,共建文明,共享和谐;7万多名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活动中来,“一个学生影响三个家庭带动六个大人”……

沂蒙精神引领下的“创城合力”成为临沂文明城市创建的最大特色和亮点,也成为推动临沂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力量。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凤云说:“沂蒙精神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引领千万沂蒙人民艰苦创业、开创进取的精神力量。‘创城’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有了沂蒙精神的凝聚,不管干什么工作,我们都可以无往而不胜!”

“长效机制”确保长期惠民

7月9日,省文明城市创建测评组刚一离开临沂,市委书记连承敏就明确提出:“要坚持高点定位不动摇,坚持注重实效不走样,坚持永久创建不放手,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形成文明城市创建的长效机制,确保创城长期惠民!”要求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建设专题调研。城市建设、管理、执法等职能部门以及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等随即展开了大规模的深入调研,找出了影响和制约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建设的问题,并拿出了相应的工作建议。

在一份调研报告中,记者看到,市里对影响长效机制的问题不遮不掩:城市管理体制多头管理、事权划分不清,有管理“盲区”;城市基础设施硬性指标仍有差距,城乡结合部问题突出,脏乱差状况尚未彻底改变;社区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有些小区游离于社区之外……

问题找出来,解决就有了基础。

5月13日,临沂市人民政府以临政发[2008]20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理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意见》。“意见”就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发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制度化的规范和理顺,对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进行了明确规定,还总结了提升了“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属地管理、重心下移”等诸多群众性的创造工作,有效改善了城市管理状况,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市区、社区和广大居民交口称赞。

提升城市水平,提高幸福指数。同时推进实施的政策措施还有很多。一份《关于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目前已经摆在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案头,正酝酿下发;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进行指标任务量化分解,将111项指标融入相关部门单位日常工作之中,变集中突击为常抓常考核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建立严格的责任考核体系、强有力的约束监督体系和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文明城市创建的投入保障体系等几大体系的长效机制建设也都在细致而周密的论证之中。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文明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副组长丁凤云说:“其实,临沂文明城市创建一开始就在形成工作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不为“创城而创城”,并已经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机制。”

6月13日,在挖掘机的轰鸣中,兰山区西苑小区中心广场的一座二层“钉子楼”终于消失了,困绕小区居民10年之久的遗留问题一朝得以解决,居民拍手称快,高呼“‘创城机制’有力量!”

临沂的这个“创城机制”,自2005年市委、市政府确立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

“一创六建”综合创建目标时就开始着手建立。其中包含了“以人为本,为民创建”的创城理念、“不创则已,决战决胜”的坚定信念、“横到边、纵到底,责任全覆盖、任务全落实”的工作机制、“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负责”责任追究制以及“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市民参与”的创城合力、“打破常规、形成强势”的舆论氛围。

“创城机制”有力量。在这一机制的引领下,临沂上下联动,众志成城,在很短时间内促进了一大批矛盾和问题的有效解决,真正起到了“一促多带”的重要作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老区临沂正以迷人的现代风姿迎接着八方宾朋,不断给生息在沂河两岸的千万市民带来变化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