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党史史志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名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临沂概况 >> 城市名片 >> 正文
杨永信等11人被推荐为全省道德模范候选人
发布日期:2009-12-11 浏览量: 来源:

经过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组织层层推荐,市评选表彰活动委员会审核把关,临沂市杨永信、孙永胜、李云广、崔茂奎、朱倩楠、王树东、李利国、赵洪义、彭英、刘秀祥、刘继华等11人被推荐为第二届全省道德模范候选人。

推荐全省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杨永信 男,49岁,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主任。网瘾已成为毒害成千上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毒瘤。杨永信怀着对未成年人的一片爱心,凭着在心理精神疾患等方面的临床医疗和研究方面积累的经验,苦心钻研,在国内首创了“戒瘾网吧”,并提出了一整套先进的戒网理念和70多种戒瘾方法,成为全世界在网瘾治疗领域的一大特色。用这种方法使网瘾青少年从痴迷中解脱出来,挽救了上千个家庭。他夜以继日,不知疲倦,以网戒中心为家,视患者为亲人,每天工作都在十六七个小时以上,从来没休过节假日、星期天,连续四五个春节都是陪伴着孩子们度过的。不论早晚,每当接到网瘾家庭的求助,他都会亲赴现场,用他的爱心去唤醒一颗颗迷途的心灵,患者都亲切的称他“杨叔”。非常人的工作,有许多人的不理解,面对抵触、敌视、恫吓和人身攻击,他不屑一顾、泰然处之……。据统计,在仅仅近三年的时间内,在杨永信和他的同仁们的努力下,共医治因网瘾而走向吸毒、贩毒、参与社会小团伙、偷盗抢劫、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卖淫嫖娼的网迷共计3000多人,在挽救孩子和家庭的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孙永胜 男,38岁,沂水县姚店子镇司法所所长、武装部副部长。孙永胜同志退伍13年来,一直在基层从事社会治安、司法工作,始终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心系群众,情注百姓,扎实工作,先后数次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同不法分子、不法行为作斗争,多次被各级党委、政府表彰,并出席了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光荣当选为党的全国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和团中央十六大代表。

2002年3月,孙永胜同志在夜间巡逻时,勇斗三名持刀抢劫歹徒,身中7刀,面颈部被割伤9处,右手小指肌腱断裂,2节手指失去功能,造成右耳神经性中度耳聋。2006年5月,他在执勤过程中,面对四名犯罪分子的威逼,在被歹徒先后三次开车撞倒的情况下,严格执法不妥协,勇斗歹徒不畏惧,凛然正气,制服了犯罪分子。

李云广 男,56岁,山东云天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1987年,李云广创办了临沂环保炉具厂(后改名为山东云天热能科技有限公司)。十几年的辛劳和心血,十几年的艰辛和拼搏,李云广有了积蓄,但从未忘记他心中的那个梦——捐助教育!1996年开始,他便拿出部分资金资助失学儿童。1998年,他在一份国家权威部门的报告中看到,每年我国新招的大学生中贫困生占20%左右,特困生占10. %以上,他受到了很大震动。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把厂里盈余的20万元钱拿出来捐给了临沂一所高校设立助学基金。自1996年至2006年底,李云广先后向各级各类学校和慈善机构捐款总额超过700万元!这700万元,是他十几年创办企业的全部积蓄,其中蕴含着多少艰辛、多少汗水,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明白!李云广正在实现着自己的一个梦想:近年内捐款总额达到1000万元。

作为一个农民企业家,李云广倾其所有捐资助学的事迹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报》、《法制日报》、《半月谈》、《中华儿女》、《中华魂》、人民日报社《时代潮》、香港《华龄》等海内外百余家新闻媒体对其感人事迹进行了全面报道。2003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全国爱心捐助奖”;临沂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人物”;2005年1月荣获“爱心中国”——首届中华慈善人物称号;“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捐资助学先进个人”;2005年度临沂市十大爱心人物;2006“感动临沂”年度人物;2007年山东省十大“慈善之星”; 山东省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2008年11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崔茂奎 男,37岁,沂南县双堠镇初级中学教师。乡村教师大爱无边,甘做“贫困爸爸”。他十四年扎根沂蒙山区从事教育,无怨无悔,为了资助贫困学子上学,不仅耗掉了微薄的工资,还连续十年利用寒暑假进城打工,他带着煎饼、咸菜,到过临沂西郊批发市场打过零工,到过货站扛过麻袋,他拖着那虚弱的身体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他把他打工挣来的钱全部用于资助学生上学,几年来帮助8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成才,用坚强的肩膀,扛起了一个个家庭的希望。

他默默无闻,不张不扬,利用自己的言行,鼓励引导着寒门学子,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生存技能,走自力更生之路,培养他们乐于助人,团结友善精神,努力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也教育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朱倩楠 女,23岁,临沂君发礼品公司职工。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为抗震救灾,她背着父母,偷偷通过网络与临沂的几名志愿者联系,赶赴灾区参加志愿者救助灾民。她不顾旅途劳累,放下行李就进山消毒,为灾区老乡发送药品、食物,不顾个人安危,一次次躲过险情。她面对一个个血肉模糊身躯和渴望救助的眼睛,心里只是想着工作、工作、再工作!有时一天只吃一顿方便面,休息两三个小时。由于缺水,她连续近二十天没洗脸洗澡,再加上天气炎热潮湿,她身上起满了湿疹,嘴上长了溃疡,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快一点,再快一点,尽量地减少死亡,尽量地减轻伤痛!为了给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的孩子更多些安慰和希望,她推迟撤离,给灾区的小朋友们举办“六一”晚会。抗震救灾归来,不忘灾区群众发动亲友、同学,捐赠棉衣、棉被,被四川省红十字会评为抗震救灾志愿者先进个人,被临沂市评为2008感动临沂年度人物、2008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王树东 男,33,罗庄区双月湖街道八块石社区村民。2008年4月7日10时30分许,罗庄区双月湖街道社区居民王树东与邻居王乐运驾车归来时,发现有一高一矮的两名男青年行迹可疑,便停下车上前盘问,两青年见事不好撒腿就跑,王树东紧追不舍,并将高个青年抓住。高个青年见无法脱身,从怀中掏出一把自制的黑色左轮手枪,对准王树东的腹部扣动扳机,鲜血顿时流了出来。王树东强忍剧痛牢牢抓住高个歹徒的肩膀。这时歹徒再次将子弹上膛,瞄准王树东的头部开枪。王树东觉得一阵晕眩,但双手仍然紧紧地抓住高个歹徒的脖子。在王乐运的配合下,将高个歹徒再次摔倒在地,抓住歹徒不放,直到公安民警到达现场将歹徒带走。经手术,医生从王树东腹中将弹头取出,子弹将肠道穿了6个窟窿。

李利国 男,53岁,临沂市沂蒙路百货大楼总经理。沂蒙百货大楼是临沂的老字号企业,做为总经理的李利国,以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开拓进取,努力拼搏,带领全体员工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科学管理、不断创新,使沂蒙大楼一年一个台阶,稳步发展壮大,并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货真价实在沂蒙”的良好信誉形象,也使沂蒙百货大楼成为了临沂家喻户晓的著名品牌企业,铸就了沂蒙大楼今天的辉煌。伴随企业的发展,李利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双拥共建二十七年不间断,资助河东区贫困生王海涛从小学至大学的全部学费,捐资六万元救助顽症患者临沂四中学生庄妍和业余作家王梅芳;为半程镇西厦村投入八万元使全村通上自来水,扶贫济困帮助了罗庄区周鑫瑞等十八位贫困学生以及兰山区白沙埠镇靳百秀等四位贫困妇女,“西部献爱心”“抗洪救灾”、“抗震救灾”、“慈心一日捐”等活动都积极主动参与。企业内部为全体员工办理了所有的社会保险,没拖欠过一次职工工资,每年的纳税额都名列前茅,为社会公益事业、两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赵洪义 男,48岁,山东宏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坚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始终把诚信经营贯穿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十年来,坚持依法纳税,诚信经营,企业效益逐年上升,实现固定资产过亿元,年上交税金过千万。公司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诚信单位”、“民营经济百强企业”、“AA+级信用企业”,河东区纳税突出贡献企业、功勋企业、十大诚实守信企业等。

他坚持以德治企,以诚相待的诚信准则,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先后选拔出30余人送到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进行学习深造。世界金融风暴波及各行各业,他坚持宁肯自己“亏一点”,也不让职工难半步。赵总不但不裁员、不降薪,反而将职工工资提升了20%。

他不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几年来累计安置就业上百人,先后为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捐资100余万元,捐资20多万元为家乡修建了水泥路,设立宏艺奖学金,累计发放20余万元。5月12日,赵洪义一次性向四川汶川灾区捐款13.8万元,引进项目投资3000万元。为临沂乃至山东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彭英 女,47岁,平邑县资邱乡邱上村党支部支部书记。1977年作为国家冶金部知识青年下乡来到平邑落户。在多年的知青生活中,她为这里民风的淳朴所感染,也为这里的落后而着急。当她在这里结婚成家后,她更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决心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这里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做一些事情,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通过自己的积极要求和出色表现,1991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2年9月被推选为邱上村党支部书记,2004年12月兼任村委主任。双任在肩,她深深感受到了村民对她的信任和期望。为了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期望,她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七年,加强组织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发展集体经济,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以身作则,大公无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父老乡亲交上了合格的答卷,赢得了“铁榔头”的美誉,也谱写了一曲巾帼不让须眉的赞歌。

刘秀祥 男,23岁,临沂师范学院学生。父亲去世,母亲精神失常,在艰难的求学路上,他始终把母亲带在身边,整整坚持了7年……

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的一个小山村,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随后姐姐走失,哥哥又因不堪生活重压,变卖了耕牛后一去不返……接二连三的变故使刘秀祥的母亲精神受到重创,从此精神失常,于是,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12岁的刘秀祥身上。

家徒四壁,无助的母子每年总有很长的日子只能靠救济金来生活,但是刘秀祥始终没有放弃求学的念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升初中的时候,为了兼顾学习和照顾母亲,刘秀祥把母亲接到了县城。一间十多平米的瓦房,用拆开的编织袋从中一分为二,母亲住在里面,他住在外面,刘秀祥开始了带着疯母求学的生活。7年里 ,辗转望谟、安龙、兴义三个县市,考上大学后又来到了山东。

为了给母亲治病和赚取学费、生活费,刘秀祥一直处于半工半读的状态,他捡过破烂、做过生意、打过短工……生活的艰辛磨练了他的意志,而好心人的善良总是让他泪流满面……

2008年,刘秀祥被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录取,并且他又决定背着患病的妈妈到临沂读大学。

刘继华 女,59岁,小学文化,平邑县铜石镇供销社退休职工。刘继华在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母亲的同时,顶着别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眼光先后收养了两个弃婴,并将它们养育成人,一直未曾婚嫁。母亲去世后,在贫苦的生活中,她继续任劳任怨地付出,不辞辛劳地打工,用微薄的收入、辛勤的心血和汗水支撑着毫无血缘关系的三口之家,以坚定的信念不惜借贷供养孩子上学,使他们有所成就。多年的含辛茹苦和过度劳累使她患上了乳腺癌,为节省费用,她坚持不肯就医,后虽做了手术,由于经济的拮据,也无法遵医嘱继续进行有效的治疗。

刘继华用坚强、无私的品格为儿女撑起了一片天,为他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她用沂蒙山人特有的“红嫂精神”感动着这片红色土地,用自己的挚爱亲情诠释着“母亲”这两个字的厚重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