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艺文志作为地方志中专门志的一种,对了解、研究和把握一地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当下,全国各级各地地方艺文志的编纂情况参差不齐,多数地方都没有属于本地的较为全面的地方艺文志,地方艺文志的编纂工作大有可为。然而,采用四部分类法的旧式地方艺文志的体例又与社会主义新方志的规范不能兼容,必须加以改进。以时为序、以人为纲、人下设传、人后系书的体例更能适合新方志的要求和规范,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新式艺文志体例。在地方艺文志的编纂中,依靠地方文献、参阅现有书目、广泛挖掘公私收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
一、地方艺文志体例概说
(一)旧式地方艺文志的体例:以《温州经籍志》为例
地方艺文志中,最为著名的当推清代大儒孙诒让编纂的《温州经籍志》。《温州经籍志》全书三十六卷,卷首为叙例和序言,卷一至卷三十三为经、史、子、集四部著作,卷三十四、卷三十五为外编,卷三十六为辨误。全书收录了1300余人的1759部著作,并加以考辨,资料性、学术性兼具,是旧编地方艺文志的代表作。
孙诒让在《温州经籍志》的叙例中说:“故此编分类,一遵《四部》,至于子目分合,古录多殊,惟乾隆《四库总目》辨析最精,配隶尤当,今之编纂,实奉为圭臬焉。”可见孙诒让也是采用的四部分类法,而且是以《四库全书总目》为标杆的。对于《总目》有目而温州无书的情况,孙诒让则“依孙星衍《廉石居藏书记》例标曰‘某类无’”。
孙《志》的著作排比如下:
卷一为易类,卷二为书类、诗类,卷三、卷四为礼类,卷五为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卷六为四书类,卷七为乐类、小学类。(以上经部)
卷八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卷九为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卷十至十二为地理类,卷十三为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以上史部)
卷十四、卷十五为儒家类,卷十六为兵家类、法家类、医家类,卷十七为天文算法类、数术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卷十八为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以上子部)
卷十九为楚辞类、别集类,卷二十至卷三十一为别集类,卷三十二为总集类,卷三十三为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以上集部)
民国时期,饶锷、饶宗颐编纂的《潮州艺文志》仍然沿袭了四部分类法。四部分类法的流风余绪,在当下的地方艺文志编纂中仍然可以见到。
此外,还有些地方艺文志采用了以人为纲的著作排比方式,例如《大清畿辅书徵》《两浙著述考》等。这种方式与四部分类法各有其优劣。根据地方艺文志编纂的实践来看,地方艺文志的著作排比方式还是四部分类法更为主流。
(二)新旧体例并存的新编地方艺文志:山东大学系列硕士论文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是山东地方文献研究的重镇。从2011年到2019年,儒学高等研究院共有9位硕士研究生以地方艺文志作为自己学位论文的题目。这些硕士论文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四部分类法而有有所创新。
秦华英的《重编高密艺文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高密的历史与文化”用以记述高密的历史沿革、乡土文化、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等;第二部分“高密艺文志渊源”用以记述高密艺文志的历史渊源,并展示本志编纂凡例;第三部分“重编高密艺文志”是本志的核心,分为经、史、子、集和丛书五部,这实际上也是传统四部分类法的延续;第四部分“附录”是本志中主要馆藏简称对照表和主要出处简称对照表。
张淑芬的《新编临朐艺文志》只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临朐的历史与文化”,用以记述临朐的历史沿革、文化遗迹、书院学校、历代科举、文人学者、科技人才以及书画名家等。第二部分是“新编临朐艺文志”,著作沿用了传统的四部分类法。
杨文科的《日照县艺文志》也只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日照县的历史与文化”,用以记述日照县历史沿革、教育科举、古迹碑刻、宗教、经学、小学、史学、金石学、目录学、子学和文学等情况。第二部分是“日照县艺文志”,著作采用的是六部分类法,即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另有西学部和丛书部。
孟秀的《齐河艺文志》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齐河的历史与文化”,用以记述齐河的历史沿革、河渠水利、古迹、传说、职官、学校、望族和人物等;第二部分是“齐河艺文志”,著作以传统四部分类法排比,附以碑目。
萧亚琳的《掖县艺文志》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掖县的历史与文化”,用以记述掖县的历史沿革、乡土文化、名胜古迹、科举学、历史文化人物、客籍人物、掖县现存方志以及本志编纂缘起、方法和凡例等。第二部分是“掖县艺文志”,著作按经、史、子、集、西学、新学、丛书七部排比,附以“掖县石刻考”。
郭伟黎的《文登艺文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登的历史与文化”,用以记述文登的建置沿革、官庙学校、遗址古迹、名门望族、历代方志等。第二部分是“文登艺文志”,前缀凡例,著作按经、史、子、集四部排比,附以“文登碑目”。
毕立红的《莱芜艺文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莱芜的历史与文化”,用以记述莱芜的历史沿革、癸未之难、乡土文化、名胜古迹、科举学校、文化名人、名门望族以及地方官吏等。第二部分是“莱芜艺文志”,前缀编纂缘起、方法及凡例,著作按经、史、子、集四部排比,第三部分是“莱芜碑刻记”,记述唐代至清代的莱芜碑刻。最后还附录作者所辑莱芜诗人亓诗教的诗集。
许倩的《费县艺文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费县的历史与文化”,用以记述费县的历史沿革、山川河流、科举教育、古城、名人故里、世家大族和文化人物。第二部分是“费县艺文志”,著作以经、史、子、集、丛书五部排比。第三部分是“费县职官存:政绩与文学显者”,记述晋代至清代费县职官。第四部分是“费县金石碑刻记”,记述汉代至元代费县金石。
张恩标的《单县艺文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单县的历史与文化”用以记述单县历史沿革、山川河流、科举教育等情况。第二部分是“单县艺文志”,著作按经、史、子、集四部排比。
山东大学系列地方志硕士论文是近年来山东地方艺文志编纂的重要成果,填补了我省县级艺文志的一些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二、地方艺文志体例与社会主义新方志规范
统观前述山东大学系列艺文志,从体例上来说,这些艺文志都至少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本地的历史与文化情况综述,二是本地的艺文志。为了让读者对艺文志所记述著作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个整体的把握,在艺文志前缀以本地历史文化情况综述是必要的。这个综述部分,是旧编艺文志所无的。此外,齐河、掖县、文登、费县四志还附缀金石碑刻目录,这也是一种创新。然而,山东金石碑刻遗存丰富,以李清照、刘喜海、陈介祺为代表的金石学传统悠久,阮元还曾为山东编纂了《山左金石志》,金石碑刻之类,不如另立金石志收录为好。
对于著作而言,这些艺文志本质上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部分艺文志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丛书、新学和西学等部,也不过是四部分类法的延伸。除了前述的山大系列艺文志以外,窦秀艳等编纂的《青岛历代著述考》、周洪才编纂的《济宁历代著述考》、牛鹏志编纂的《安丘历代著述考》等具有地方艺文志性质的书目类著作,对四部分类法也有广泛采用。
四部分类法有它的历史价值,但在当下的阅读环境当中,又可能带来一些不便。例如,一位学者,可能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类当中都有著作,然而一经四部分类,同一人的著作便被打散,不易窥其全貌。有些地方艺文志还会在作者著作首次出现的时候系以作者小传,四部分类法也不便翻检。
此外,四部分类法在当下最大的问题是,它作为一种古典色彩极为浓厚的图书分类方式,和社会主义新方志的体例可谓是方枘圆凿,难以兼容。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我们当下的著作也已经不太能够用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这种情况下,地方艺文志体例如何适应社会主义新方志规范,是摆在地方艺文志编纂工作前的一个首要问题。而这个问题,山东地方文献研究者们已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济南历代著述考》系山东省图书馆徐泳研究员主纂,收录了济南历代2900余人的著作7000余种,部分著作还附有彩色书影,可谓洋洋大观。这部《著述考》,一改此前艺文志四部分类的旧法,依照《大清畿辅书徵》《两浙著述考》《江苏艺文志》等著作,采用以时为序、以人为纲、人下设传、人后系书的著作排比方式,可谓一目了然。这种著作排比方式,既具现代性,又有古典学术渊源,是一种理想的地方艺文志体例。
综前所述,笔者认为,从体例上讲,理想的当代地方艺文志为兼容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基本规范,应当具备以下内容或特点:
(一)本地基本地情综述
一地的人文风气,必然受到该地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影响。艺文志作为辑录一地著作情况的专门志,应当在卷首设置本地基本地情综述,用以展现本地基本的自然环境、建置沿革、历史人文等情况,如果可能,还应当呈现本地学术史和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笔者在纂集临沂历代著作的过程中就发现,从著作上看,临沂的文化发展分为很明显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先秦始,至魏晋止。这一时期,临沂地区的儒家文化十分繁荣,特别是两汉魏晋时期,是全国最重要的经学研究中心之一。魏晋以后,直至清代,临沂的文化发展重心则转移到了文学艺术方面,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这是临沂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此外,综述还应当横向点明本地历史文化的重要专题或事件。例如郭伟黎《文登艺文志》、许倩《费县艺文志》的卷首的综述中都专门记述了对本地文化有着重要影响的名门望族,毕立红在《莱芜艺文志》当中记述了对莱芜文化造成重大损失的“癸未之难”
(二)详略得当的著者小传
有著作入选艺文志的著者,地位、成就参差,生平往往也详略不一。有些著名人物在正史、省志、府志和县志中都有传记,而有些“非著名人士”可能只在县志甚至家谱里有一两行记述。艺文志里的人物小传,应当本着“周急不济富”的原则,对于记载较多的著名人物,我们在编纂地方艺文志时,应当尽量撮其生平大要入志,另外再注明其在正史或省志等常见书中有传,提供线索让读者自行查阅即可,不过多占用篇幅;对于那些记载很少或者传记出处生僻的著者,我们则应当尽量搜罗其生平行事,撰成详细的传记入志,以供研究之用。
(三)现代性的著作排比方式
对于著作的排比著录是地方艺文志的核心内容。新编地方艺文志,应当像《济南历代著述考》一样,按照以时为序、以人为纲、人下设传、人后系书的原则排比历代著作。这种体例,既可以著录古代传统著作,也可以容纳古典学术和文学体系瓦解后的现代性著作,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四)尽可能详细的著作信息
地方艺文志著录传世著作,应当尽力注明以下信息:
①书名。书名有多个说法的,应当注明各自出处。使用特殊异体字的,应当予以保留原字形。
②卷数。卷首单独成卷的应当注明;各卷有小标题的,最好也记述清楚。
③作者。如果可能,应当注明作者的姓、名、字、号、斋馆名、里籍、科第、职官、谥号、生平、师承等。作者直系亲属有较大成就的,也应附注。
④著录。历史记载较多的,记录主要著录情况即可;记载稀少的,应当尽量注明所有出处。
⑤版本。版本较多的,可以只记述罕见、特殊和通行的版本;版本稀少甚至是孤本的,应当尽可能详细记述。
⑥藏所。传本较多的,可以只罗列代表性馆藏,例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本省、本地市、本县区有馆藏的,应当特地注明,不能省略。传本罕见的,应当尽量注明所有馆藏。
⑦提要。有条件有能力的情况下,应当尽量为所收著作撰写提要。是否有提要,以及提要的学术质量,是一部艺文志学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⑧书影。能够拍摄或获取图像的重要著作版本,应当随文插图或前置彩页。不能插图或传本不罕的,可以记明行款。
(五)适当的考证和辑录
对于所著录著作重要版本的递藏情况、版本系统的流变情况、前代著录情况以及其他一些关于作者、著作的重要问题,应当予以适当考证。罕见或失传著作,可以辑录序跋或内文,作为研究资料存录。
三、新式地方艺文志的编纂方法
(一)依靠地方文献
这里的地方文献,以本地地方志为主,因为有相当数量的不知名著者和著作往往仅见于本地地方志。地方志中的“人物”“艺文”“经籍”“著述”“金石”等部分,常常能够提供有用线索。除了地方志以外,还有一些地域性的文学总集等著作也会包含相关信息。例如清代德州卢见曾编纂刊刻的《国朝山左诗钞》,是清代前期山东诗人作品的一个总集。入选的诗人每人都附有介绍文字,其中就有部分带有个人著作信息。此外,家谱也是搜集地方著作的重要来源。
(二)参阅现有书目
编纂地方艺文志,现有书目是重要的工具。以我省为例,想要编纂地方艺文志,就必须借助《山东通志·艺文志》《明清民国山左学者著述知见录》《山东文献书目》《山东文献书目续编》等现有书目。在采择书目的时候,前后有多个版本的,要注意版本优劣。例如,《山东通志·艺文志》有徐泳订补本,和原本相比订正、增补了很多内容,在利用《山东通志·艺文志》时,应当以徐泳订补本为主。《山东文献书目》曾于1993年出版,2017年齐鲁书社又出版了《山东文献书目(修订本)》。修订本较初版本订正了不少错误和讹谬,在选用的时候,当然要选择后出转精的修订本,否则很可能会在新书中延续初版本的谬误。
(三)挖掘公私收藏
有一些著作,不见或少见于记载,但确实还存在于公立单位或私人藏家之手,这类著作是艺文志编纂中最难搜集的部分,但也正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新编地方艺文志如何胜过旧编艺文志或地方志中的相关篇目?旧编已有之书,我之著录更为详尽或准确,这是一个方面;旧编未收之书,我能收之,这是另一个方面。
以前者论,笔者可举明万历《沂州志》为例。明万历《沂州志》是临沂存世地方志之最古者,除上图和南图的胶卷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仅著录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藏残本一部,缺第九卷。2021年6月,笔者间接了解到,台湾亦藏此志残本一部,同缺第九卷,系原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曾寄存美国国会图书馆,后运至台湾。台“故”工作人员同时为笔者提供了一张此志的彩色书影。台“故”藏有此志,确凿无疑。两岸都著录藏有此志,而且同缺第九卷,实在是有些巧合。经笔者检索,国家图书馆的馆藏系统里并未录入此志,笔者怀疑《联合目录》著录的国图本系根据旧书目著录,其书实际上在台北。托在国图工作的友人向善本部咨询,至今还未获得确切消息。然而,到现在为止,如果编纂《临沂艺文志》,那么在万历《沂州志》条目下,我们至少已经可以增补一处藏所了。
以后者论,清末明初临沂诗人王思衍有诗集稿本一部,此稿复印本在临沂颇有流传。民国《续修临沂县志》曾著录王思衍有《亦嚣诗存》,很多人认为传世的这部稿本是《亦嚣诗存》的下半部分。然而细读此稿,会发现这部稿本里有《拙笑轩草》一卷、《时噫》一卷、《随笔》一卷,且各卷交接页的版心处分别有“嚼雪斋六、七”等字样,当是一部稿本的第六、七、八卷。末页有作者跋尾,可知此稿至卷八止。根据民国《续修临沂县志》著录,《亦嚣诗存》只有两卷,而此稿仅仅残稿就已有三卷之数,断非《亦嚣诗存》。说这部稿本是《嚼雪斋集》的残本,应当是不错的。而《嚼雪斋集》则未见于著录。
(四)利用网络资源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馆藏古籍电子化工程都在不断推进。国家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很多馆藏善本都已经可以在官网进行在线阅读,国图还建设了不少专题数据库,而海外一些图书馆(例如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等)还将数字化古籍开放下载。国内一些爱好者们也在从事相关工作,国学大师网、书格数字图书馆等网站上都有很多稀见版本的古籍可供浏览、下载。另外,读秀学术搜索等数据库也可为我们检索著作提供便利。
地方艺文志作为一种历史积淀深厚、学术价值较高的专门志,在长期且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之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作为主流的著作分类方式。在一定时期,四部分类法发挥了重要的学术作用,但是,我们现在不得不对这种略显古老的办法进行革新。虽然地方艺文志是传统古典学术的产物,但是只要加以合理改进,在社会主义新方志的体系中,地方艺文志仍然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抢救地方文献、研究地域文化、保护历史文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