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宁阳县志(1985~2002)》, 认为该志体例完备,资料翔实,文字简练,特点突出,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志书。志书中收录较多的图片,使该书图文并茂。图片中有不少佳作,如《金阳公园》《县城夜景》《世纪商城》《禹王庙》《神童山》等,拍摄效果极好,文字说明既简练又切题。但部分图片存在有待商榷的问题,质量有待提高。笔者对此谈点个人 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图片的文字说明应叙述准确。书前的彩页有两段图片文字说明:1、“2006年11月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高丽(前右三)在市、县等领导的陪同下到宁阳视察。”2、“2004年6月10日, 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右四),在市、县等领导的陪同下到宁阳视察。”“领导”用作名词,《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担任领导的人;领导者。”泰安市、宁阳县的领导,比张高丽、韩寓群两位同志的职位要低,因此,句中的“领导”用得不妥。首先,“领导”指人,而不能指行政区划单位“市、县”等。因 此,“市、县等领导”应改为“中共泰安市委书记×××、泰安市长×××、中共宁阳县委书记×××、宁阳县长×××等”。既然没介绍市、县领导的姓名,那么我们可将第一幅图片的文字说明改为“2006年11月2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高丽(前右三)到宁阳视察。”这样改动,显得简洁、朴实。“2006年9月5日,市委书记耿文清(右四)到宁阳调查研究”中的“市委”应改为“中共泰安市委”。
说明文字应与图片内容相吻合。一幅图片中,大门两边有“中国共产党宁阳县委员会、宁阳县人民政府、宁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宁阳县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宁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等5个牌子,而文字说明却是“县委、县政府大院(1994年摄)”。将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县纪委置之度外,这样不妥,应一一列出。
企业名称应该用全称,不能随意缩简。志书中所有牵涉企业的图片,文字说明大多数用4个字,如“海力实业”、“金阳矿业”、“华宁矿业”、“海化魁星”。只有一家企业用了6个字:“泰龙软轴软管”。无论是4个字,还是6个字,都不是企业的全称,显得不严肃、不庄重。
书画作品应标上题目。志前彩页中,有4幅书画作品,均未标注作品的名称,只印有“××× 作”字样,这样不妥。《第二十七编 文化 体育 旅游》的《第二节 文学艺术》中也有这种缺陷。如一幅书画作品只标有“孙晔民 作”字样,但没有在作品边框之外印上题目。就此幅作品而言,应该补上题目《世纪伟人》,使作品名称、作者姓名齐全。
不要收录无用的图片。《宁阳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这幅图片是一个大展室,因为没有文字说明,读者读了以后,看不出图片所要表达的意思,令人失望。因此,这张彩页在志书中没有用处,应当删去。
图片标题要实实在在,不要言过其实,夸大宣传,哗众取宠。《第一编 区 域环境》压题图片的标题是《彩山秋韵》,有文学色彩,不妥,应改为《彩山》。《万亩枣林》《万亩梨园》《万亩丰产林》《万顷良田》《万亩苗木》《万亩桑园》《万头奶牛》《万亩山药》《万亩大棚》等图片的名称,前面都缀有数词“万”字,其后分别带有量词“亩”“顷”“头”等。这些图片,有的可能符合事实, 确实能达到“万”;有的可能是夸大其词,存在哗众取宠的成分。“万”字用多了,令人难以置信。以《万顷良田》为例,试做分析:农业编《第二章 种植业》中《第一节 耕地》说:“1985年,全县耕地面积92.9万亩,……2002年,全县耕地面积87.22万亩。”1顷?100亩,万顷即100万亩。宁阳县耕地总面积还达不到“万顷”;再说宁阳县有山区、丘陵、平原,并非全是良田,可见“万顷良田”纯属溢美之词。此外,所取的图片有重复之嫌:上述图片中的《万亩桑园》和197页《东疏镇万亩桑园一角》(2000年摄)是同一张图片,只是所配的小图略有不同。
图片应配有文字说明。《第一编 区域环境》中,第53页 上部的《宁阳县土壤类型分布图》既有标题,又将各种土壤类型的代号、亚类名称、面积(亩)、占可用面积(%)等需要说明的要素,用表的形式附在图的右下角。此图的特点是言简意赅,仅用半页的篇幅,就将整个宁阳县的土壤类型作了细致的介绍;如果用文字介绍的话,那将是几千字也介绍不透彻的。读者读了此图, 对宁阳县的土壤类型,便有清晰的了解。但是同页的另两幅图片没有文字说明,就显得逊色了。因此,这两幅图片应分别标注“自然植被”“人工植被”。第215页《第二章 煤炭》的压题图片没有文字说明,也应补上。第431页右下角的照片中有“省党校业教院九六级大专班毕业论文答辩会”字样,因为其中没有“宁阳县”字样,又因为没有图片说明,所以读者看不出“省党校业教院九六级大专班”答辩会场设在何处,与宁阳县又有何种关系,并且找不出“省党校业教院九六级大专班”归属《1985~2002年县委党校函授教育情况表》(第432页)中的哪一个栏目。
地图的主要内容应当齐全。《宁阳县志(1985~2002)》中的有些地图缺少应有的主要内容,信息量不足。如《第三十编 乡镇概况》中,718页《泗店镇区划图》只标出?河的河道,但没标注“?河”2字。“罗河”只标注了“罗”字。725页《伏山镇区划图》“?河”只标注了“?”字。“东引汶干渠”是一条渠道的全称,但733页《蒋集镇区划图》只标出“东引”2字,736页《磁窑镇区划图》只标注了“汶干渠”3字。如果只读其中的一幅图,则看不出河流或渠道的全名,若想知道,必须耗费时间和精力,到别的页面去查找。733页《蒋集镇区划图》中,只标注了彩山的高程“361”,没印上山名“彩山”。
大汶河是宁阳县的大河,725页《伏山镇区划图》只印了个“大” 字,而濒临大汶河的其他4个乡镇(磁窑镇、蒋集镇、?城镇、鹤山乡)的《区划图》均未标上“大汶河”3字。
地图中地理实体的名称标注要规范。48页《宁阳县主要河流分布图》的中上部将“大汶河”3字中的“大汶”印在河道一侧,将“河”字置于河道之中。因为图中河道不宽,应将河名统一标在河道一侧,以便阅读。
关于地图的其他注意事项,下面联系《宁阳县行政区划图》具体说明。
《宁阳县志》中,《宁阳县行政区划图》有待商榷的地方较多,今择要列举如下:
(一)图例中,不能在两条河流之间涂色,而应将河道涂成绿色。
(二)图例中标有渠道,但地图中没有运用。
(三)彩色地图中,河流应全部涂成绿色,便于读者阅览。
(四)县境内村名文字的字体、颜色应当一致。该地图中,有些村名用小五号宋体字,如乡饮乡的“马家庙”“姜家厂”;有些村名用小五号黑体字,如伏山镇的“朱家庄”“高家楼”。均应改用同一种字体。宁阳镇的“吴家东和”,前两个字是黑色,后两个字是棕色。应改用同一种颜色。
(五)图中将邻县的乡镇驻地名和自然村名统一印成小五号,多数印成黑体字,少数印成宋体字,不妥。周边县区的乡镇驻地和自然村的标注,如果没有特殊图例,应仿照县境内的同等情况处理。
(六) 标注公路或河流的名称,要根据它们的长度,确定标注的次数,以便于读者读图。如济微公路,就可分段作两次标注。同一种类型的公路,标注的字号应一致,不宜大小不一。还要注意节省文字,避免重复。如“蒙馆公路”名称标重了,两组文字互相重叠:一是三号宋体字,从右向左排序;一是五号宋体字,从左向右排序。
(七)因为泗水县、曲阜市、兖州市、汶上县都属于济宁市,而宁阳县属于泰安市,所以,汶上和兖州、兖州和曲阜、曲阜和泗水等县、市间的交界处,宜用图例中的“县(市、区)界”,而不能用“市界”。
(八) 不同类别的名称宜用不同的字体和字号。不然的话,交叉的或是靠近的,读者不易分辨,容易读错。如“东庄乡”和“磁莱铁路”两组字,字体、字号均相同,交叉排列,前者竖排,后者横排,致使“铁”字排在了“东”和“庄乡”之间,容易误读成“东铁庄乡”。又如“京沪铁路”和“一?四国道”均为竖排,由于处理不 当,易让读者误读为“一?四路国道”。
(九)同一地理实体的名称,各幅地图和志文中均应保持一致。因为牟汶河和柴汶河在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交汇后,才称大汶河,所以,《宁阳县行政区划图》中的“汶河”应改为“牟汶河”。《宁阳县行政区划图》中有“珂 埠山”,57页《宁阳县地下水资源分布图》中有“栲栳埠山”。按照《第一编 区域环境》《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第二节 地貌》“低山”部分的“栲栳埠山”文字介绍,应将“珂 埠山”改成“栲栳埠山”。《宁阳县行政区划图》中的“风仙山”和754页《东庄乡区划图》中的“凤仙山”不一致,也应根据“低山”部分的“凤仙山”文字介绍及《第一编 区域环境》《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第四节 河流》“黄河流域汶河水系”中的“北鄙河”文字介绍,将“风仙山”改为“凤仙山”。
(十)地理实体的图标不能遮盖文字。京沪高速公路将有些村名遮掩,令人不敢确认。如:逯家楼的“楼”字、金家岭的“金”字、石鼓庄的“鼓”字。
(十一)葛石镇的“潭家厂”应为“谭家厂”。
总之,一部志书,由述、记、志、传、图、表、录等组成,以志为主,图、表只是文字的补充和陪衬。图和表相比较,图的特点是直观形象,但也有缺点:一般地讲,图只是反映表面现象,信息量不足,不能具体地说明事物的某些特征。正因为如此,读者读图,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因为表中列出的项目、数量具有可比性, 所以,表的特点是直观醒目、系统化,一目了然,节省篇幅,便于阅读。由此说来,志书应以文字为主,不能乱用图表,该用图表的地方才用,不该用的地方绝对不能用,尤其是图片,更不能随便乱用。虽然现在是读图时代,讲究图文并茂,但是总不能把一部志书编成一本连环画。图片过多过滥,是不可取的。
在志书的编纂过程中,要慎重选取图片,认真细致地编写文字说明,严防图片错漏的发生。绘制的图片要规范,且美观大方。字体要灵活多样,使之符合图片的实际需要,适应版面的设计效果。还要精心设计志书中图片的最佳存放位置。这样,图片的质量将会大大提高,图片在志书中的作用将会得到有效的发挥。
沂南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邵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