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临沭复合肥业发展史就会看到这么一条轨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全县仅有一家生产尿素和合成氨的县办小化肥厂。1992年全县新上了两家作坊式复混肥加工厂,生产能力不足万吨。之后,就是靠这两家小型加工厂的带动,临沭县复混肥业就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仅仅用了16年时间,就发展成为现在年生产能力80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以复合肥为主导产品的新型环保复合肥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最大的复合肥生产基地。特别是在获得“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县”称号之后,全县化肥产业更是获得飞速发展,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2.12亿元,利税3.67亿元,利润3.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67%、63.73%和70.9%,复合肥产业对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已成长为临沭县的第一主导产业。复合肥料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新产品研发等,都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临沭县,一个没有原料资源,没有设备优势,没有物流基础的县,是如何成长为复合肥产业的技术创新者、专利拥有者、品牌领先者和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者的?其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一、抢抓机遇,放手发展,形成群发效应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国外进口复合肥生产技术的神秘面纱被揭开,熟悉农民需求和市场的临沭县农业局和临沭镇供销公司,于1992年分别投资10万元,各自土法上马了一家复混肥加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当时称之为“掺和肥”,实现了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收回投资。发展到1995年,临沭镇供销公司高文班办的这家厂,已有了较大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达到了5万吨、产值2000万元、利税200万元,这才正式设立了华丰化肥厂。在这期间,临沭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文件一个接着一个出,政策一个比一个宽,各种经济成分竞相效仿这两家企业的生产方式,加之当时“掺和肥”生产工艺简单、技术含量低,还没有行业生产标准,所以在一个时期内全县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人多种经济成份竟相发展复混肥产业的局面。先后有农家乐化肥有限公司、兴四化肥有限公司、第一复合肥厂、农友化肥厂、金大地复合肥有限公司、鲁丰化肥有限公司等近30家大小加工企业相继成立,其中,又以乡镇集体办的企业为主。1997年,我市企业改革进入产权制度改革阶段,罗庄、临沭等县区率先将集体企业出售给个人,这是我市企业发展机制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改革,也是临沭县化肥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同年,临沭县华丰化肥厂出售改制为高文班个人所有(这便是史丹利股份公司的前);丰收化肥厂年生产能力扩大到10万吨;金沂蒙年产10万吨碳酸钾复合肥和20万吨复混肥项目破土动工,1998年建成投产。临沭县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乡镇集体企业改制全部完成。全县化肥行业也发展到了优胜劣汰、生产技术由“掺和肥”升级为“复混肥”或“复合肥”阶段。
二、抓管理,重引导,培植龙头骨干企业
临沭复合混产业迅速崛起,一方面是众多企业适应农村市场、抢抓机遇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行业门槛低、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使然。蜂拥而起之后必然是一个平台整理期,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当时的临沭县委、县政府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于1999年组建了临沭县肥料行业管理和发展办公室,赋予其发展服务和管理双重职能。为使全县化肥行业在平台整理期推动行业上水平、上档次,由肥料“复混”型向“复合”型转变,县政府选定了10家企业作为扶持重点,制定了“推荐贷款、供应土地、安排项目、并购企业、推介上市、贷款贴息、申报名牌、形象宣传”八大优先政策,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从2000年到2005年金正大、史丹利、金沂蒙等10多家骨干企业,紧紧抓住扶持政策,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先后完成了一期、二期、三期技改或新建项目,实现了总产量的倍数扩张,在这5年间,全县化肥年总产量以年均45%递增。在这10家企业中,最少的年产20万吨,多的100万吨,其中金正大、史丹利生产能力都在百万吨以上。
三、下狠手,出重招,狠抓复合肥产品质量
在实现复混肥总产量扩张同时,临沭县还重点抓了质的提高。2005年县委、县政府把创建“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县”作为提高产品质量的契机,对全县化肥产业从产前、产中、产后多个环节抓起,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一是建立“两大机制”抓源头。一个是质量预警机制,另一个是社会监督机制。县政府制定了《肥料产品质量预警实施办法》,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变事后整治为事前预防,把质量问题控制在事前。同时,坚持依靠社会监督加大监管力度,在县电台、电视台定期播出肥料行业监管公告,公布有奖举报电话,并把34家规模以上肥料生产企业全部纳入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二是严把产品生产质量关。按照国家新出台的强制性复混(合)肥有关养分指标规定,允许县技术监督、县农业局、县化肥办等有关部门可以随时到生产企业检查复混(合)肥的生产质量,包括抽查总养分含量、中微量元素含量等技术指标以及包装标识。三是严厉查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上的假冒伪劣产品。针对造假、制假现象隐蔽性强的实际情况,在县里组成常年联合打假办公室,采取白天检查与“零点行动”相结合,工作日正常巡查与节假日抽查相结合,接受群众举报与接待客户投诉相结合,坚持做到“四不放过”,即不查清源头不放过,不彻底清除不放过,不严厉处罚不放过,不追究责任不放过。仅2007年以来,就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开展“零点行动”等夜间突击检查3次,检查肥料企业90多个(次),并先后向周边的有关省、市质监部门发出协查函20多件,维护了临沭复合肥产品过硬的质量声誉,真正全国市场履行了“好肥料临沭造”诺言。
四、创名牌,上档次, 实施“品牌强县”战略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陆续规范了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的评审办法,将“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的评审认定权交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将“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权交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临沭县及时适应这一新变化,于2005年制定了《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意见》,对获得国家、省、市名牌产品和各级免检产品称号的化肥生产企业,从县财政拿出20万专项资金给与奖励。通过大力推进“名牌兴企”和“名牌兴县”战略,把创品牌的过程变成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质量的过程,以产品的高质量创造高质量的品牌。通过企业品牌的集聚,打造了一大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复合肥生产企业和品牌。到2007年底,全县已获1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免检产品、8个山东省名牌、8个山东省免检产品。象“金大地”、“华丰”、“史丹利”、“迈金农”、“英宝”等复合肥品牌,在全国广大农村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临沭县先后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创建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县”、“山东省实施名牌战略先进县”称号,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绿色肥料产业基地”称号,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计划临沭复合肥产业基地”。
五、抓项目,重科研,实施科技创新
科技是企业的灵魂,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可以说临沭既是中国复合肥的产业基地,也是中国复合肥国家质量标准的制定者,更是中国复合肥发展历史的缩影。在技术创新上,临沭化肥行业可以说是我市企业技术创新的典范。金正大公司与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联合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社会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肥料专项科研任务,并参与制定了“国家缓控释肥行业标准”;史丹利公司的“高塔熔体造粒复合肥新产品”项目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金沂蒙集团与南京工业大学联合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到目前为止,临沭县有关企业已申报各级科技攻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火炬等计划项目62项,获国家、省、市立项32个。争取上级科研经费近千万元。在技术改造上,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技术改造的重点,通过技改带动项目发展。全县复合肥生产企业实施科技项目59个,累计投资达13亿元。特别是金沂蒙集团投资3.9亿元的100万吨高塔熔体造粒复合肥、史丹利公司投资4.6亿元的80万吨双塔熔融复合肥和60万吨硫酸钾复合肥、金正大公司投资6.8亿元的80万吨包膜控释肥、华垦公司投资1.3亿元的60万吨硫基氨化造粒复合肥等重点项目也先后建成投产。目前,已通过省级鉴定22项,有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成果被评为省、市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发明奖。先后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60余项,实施科技创新项目51项,转化科技成果42项。有36家国内外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与临沭县肥料企业建立长期稳固技术合作关系。
六、强监管,重服务,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推行“四个一”管理办法:即每个企业派驻一名质量监督员、每年度召开一次行业发展分析调度会、每年在各重点企业开一次现场办公会、每个规模以上肥料企业都要争取获得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二是完善区域监管网络。把全县划成5个责任区,选派36名驻厂监督员,逐级签订《监管目标责任状》,实行千分制目标量化考核,从原料进厂验收、配方投料、设备运转到成品化验、包装出厂进行全程监督,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联,区域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监管到位的全方位监管网络。三是强化人员培训。近年来,多此聘请省质检院和省标准化研究院的专家对全县肥料行业200多名质量管理人员、化验员和标准化检查员进行培训,并举办了三期厂长(经理)培训班。四是拓宽服务领域。建立了临沭县肥料行业管理和发展网站,加快肥料产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步伐,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管理模式和生产工艺流程。每年对所有肥料企业节能降耗、利税率、固定资产投资、争牌创优、投诉率、税收贡献等重要经济指标进行评价,形成比学赶帮超、竞相发展的格局。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产品质量法》、《产品标识标注》、复合肥新标准、识假辨假常识;举办交流会、培训班,深入开展农化服务,向广大经销商和农户传授最新的肥料施用技术;承办“全国控释肥高峰论坛”,“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讨会”和“2006(首届)中国农资发展论坛”等活动,为做大做强肥料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七、整合县域科技资源,搭建集群发展公共技术平台
为使县域内科技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县政府的综合协调下,建立了以金正大控释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肥料质量监测中心为基础的复合肥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以此平台为基础,加强了与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横向联合,积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实现优势互补,增强了全县复合肥产业的科技研发和综合竞争能力。目前,已经形成了山东临沭环保型复合肥产业集群34家企业,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实现了县内复合肥重点企业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共享。
临沭市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