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党史史志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沂蒙精神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沂蒙党史 >> 沂蒙精神 >> 正文
发扬光大沂蒙精神的理性沉思
发布日期:2014-12-23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韩延明                                  来源: 大众日报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他强调指出,对沂蒙精神“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适值习总书记在山东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我们重温讲话精神,深度思考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沂蒙精神,十分重要和必要。

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我们必须从新的视角与取向去思索和探寻沂蒙精神的脉络与源流

追根溯源,沂蒙人民那种诚朴的爱党忠心、爱军情怀和奉献精神,也是在党的感染、培育和滋养下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党的先进性、正确性、人民性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宗旨、政策与实践,是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杀敌护民的英雄壮举和牺牲精神,给沂蒙人民带来了切实的根本利益,唤醒了沂蒙人民的政治觉悟,赢得了沂蒙人民的衷心拥戴,适切了沂蒙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生活上翻身的渴望与需求,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党、对人民军队的誓死捍卫和真诚热爱,使党群、干群、军民成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坚固整体。

要拓宽对沂蒙精神的认知维度,因为沂蒙精神孕育生长之初就深深烙上了先进性的红色基因。沂蒙精神的孕育、生长和结晶,从一开始就注入了共产党人的先进理念和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色和精华,而且饱含着老百姓对党和人民军队的可亲可信。换言之,正是由于党组织辛勤耕耘地把革命的种子和对群众的关怀播撒到了沂蒙根据地这片沃土上,正是由于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求解放作为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为此浴血奋斗,正是由于深谙毛泽东思想的老红军领导人以各种形式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承袭和传播,才孕育、催生和拓展了以爱党爱军、无私奉献为本质特征的沂蒙精神。党是沂蒙精神的引领者、主导者和组织创造者。沂蒙精神始终沐浴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照耀,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一脉相承。总之,沂蒙精神是党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党是沂蒙精神的培育主体。然而,多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的解读与挖掘并不充分。

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我们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沂蒙精神的本质内涵

沂蒙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一个最核心的方面,就是那种水乳交融、鱼水深情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这是沂蒙精神的思想之宗。

实践证明,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群众工作有一个“杠杆原理”,就是支点越靠近群众,干部的作用力就越大,就越能最大限度地撬动群众,卓有成效地做好新形势下错综复杂的群众工作,自觉地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在今天,作为民众之魂的沂蒙精神时刻提醒我们:尊重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使命,也是干部的社会责任和感情寄托。说到底,就是要回到原点,找到人民群众这个最基本的根基、血脉和源泉。依靠群众撼山易,脱离群众搬砖难。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共产党人确立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不能变;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宗旨不能变!

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我们必须全面审视和挖掘沂蒙精神与其他红色精神共同的平台意义和教育价值。

沂蒙精神虽然产生和发展于沂蒙老区,但它并不仅仅属于临沂;虽然孕育和诞生于战争年代,但它并不仅仅代表过去;虽然它是属于沂蒙老区和齐鲁大地的,但更是属于华夏儿女的。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反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沂蒙精神绝不是一种自我封闭的、单纯区域性的、只适应于战争年代的精神文化形态。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流动的、进取的、拓展的、深远的精神文化,是承载新世纪新使命的时代精神的主流文化,伴随着历史的行进和社会的文明而日臻充实和完善。我们认为,与其他在发展上相对具有时段性和稳定性的红色精神相比,沂蒙精神的发展具有持续性、开放性、拓展性的时代特征。它没有定格,它没有止步,它没有封闭,而是与时俱进、行稳致远,烛照干部群众奋然前行,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和育人价值,理应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践行的有效路径和精神暖流。

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我们必须从新的高度和广度深化对沂蒙精神的研究和弘扬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打破地域区划观念和宣传视域概念的局限,切实站在与其他红色精神同样的高度和全国范围的广度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沂蒙精神的培育主体、本质内涵和文化根脉。要综合运用哲学、历史学、党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管理学、教育学、军事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范式、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一方面推进沂蒙精神理论研究的学术化转型,一方面探讨沂蒙精神应用研究的可行性路径,真正使沂蒙精神研究在理论上“顶天”、在应用上“立地”,使人们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得到强烈的精神震撼,获取深刻的精神启迪。

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要创新性地从多视角多层面多领域对沂蒙精神展开全方位的深度研究:不仅要研究沂蒙精神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作用,也要研究沂蒙精神具有现实教育功能的“重要启示作用”;不仅要研究沂蒙精神中党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一本质内涵,还要研究沂蒙精神开拓创新、公忠体国的时代特征、社会效应和价值取向;不仅要研究沂蒙精神的理论探索、内蕴挖掘和境界提升,还要研究沂蒙精神弘扬的先进模式、主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不仅要研究富有时代特色的践行沂蒙精神的先进典型,还要研究具有艺术魅力的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旅游景点和红色文艺精品的开发与拓展;真正让沂蒙精神渗透和融入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并在其中感知、触摸、领悟、践行其精髓,蔚成社会新风。同时,要把研究和弘扬沂蒙精神同加强党的建设、依法治国,同反腐倡廉、全面深化各领域综合改革,同提高干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密切结合起来,把握好向、时、度、效,并努力做到大众化、常态化、高效化、艺术化,真正从新视角、新高度、新境界唱响沂蒙精神之歌,让沂蒙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