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党史史志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党史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沂蒙党史 >> 党史故事 >> 正文
“沂蒙六姐妹”
发布日期:2023-03-02 浏览量: 来源: 临沂市党史史志网网站 作者:蒙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

“沂蒙六姐妹”是山东省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的模范群体。1947年6月10日,《鲁中大众》以《谁说妇女不能办公 支前拥军样样精通》(《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报道了她们在孟良崮战役期间支前的英雄事迹。从此,“沂蒙六姐妹”作为支前模范群体名扬齐鲁大地。

 

“沂蒙六姐妹”


 在惊天动地的孟良崮战役期间,只有150多户人家的野店区烟庄村,成年男子都随部队上了前线,连六七十岁的老汉,也拄着木棍给解放军带路去了。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是村里一群有思想、有觉悟、有活力的年轻妇女,干农活是行家里手,承担支前重担更是积极踊跃。繁重的支前任务面前,她们责无旁贷,分任村长、文书、财粮员、公安员,共同挑起了领导全村支前的重担。

给解放军的战马凑5000斤草料的任务下来了,她们组织妇女,走进一个个村庄,一户户进行动员, 然后在场地上架起秤,凑足了谷草和料豆,又动员了村里的妇女组织运输队,翻山越岭把5000斤草料送到了指定的地点。

接到要她们在两天之内将5000斤粮食加工成煎饼的紧急通知后,她们分头四处到山沟里发动妇女回村烙煎饼。入夜时分,躲避反动派飞机轰炸的乡亲们都从山里赶回来了,到处是碾滚磨转,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各家各户的院子里支起了鏊子,到处飘溢着煎饼的香味。六姐妹除了完成自己应摊的那份任务外,还主动把几十户军属的任务包下来,每人烙煎饼不下百斤。乡亲们眼睛都熬红了,硬是在两天内完成了 5000斤煎饼的加工任务,又组织乡亲们成立运输队,把煎饼火速送到了前线。

5月15日她们接到了区上军鞋加工任务,总计245双,要求5天完成。烟庄村的妇女们没有一声怨言,又默默地拿起针线赶制军鞋。鞋面布不够,她们就把自己正穿着的衣服大襟撕下来做了鞋面布。一只鞋底八层浆的布至少要纳120行,一行要过30多针,每针都要经过锥眼、穿针、走线、拉紧等四五道工序。她们眼熬红了,手累麻了,新鞋仍按时送到了部队。

孟良崮战役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六姐妹又接到了往前线运送弹药的任务。她们商量了一下,认为这任务很危险,不能叫乡亲们去。于是,六姐妹承担了下来,联络了几名骨干分子,组成了运输队,上了前线。她们两人抬一箱,翻越20 多里的崎岖山路,一直送到前沿炮兵阵地。

在掩护部队的过程中,国民党军的炮弹把杨桂英年仅四岁的儿子震聋了耳朵,落下了终身残疾

经过三昼夜激战,华东野战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七十四师,重创了各路援军,共毙、伤、俘敌3.2 万余人,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战役期间,解放区人民开展了空前的大规模支前运动,一大批像“沂蒙六姐妹”样的模范人物和群体涌现出来,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战场外真正的英雄!

与支援孟良崮战役一样,在支援莱芜战役、淮海战役的日日夜夜里 六姐妹和乡亲们也都是这样地忙碌着、操劳着……

在战役后记者的采访中,发掘出了她们的事迹,她们的名字在报道中第一次联系在了一起。

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建设时期,她们继续支持村里的工作,参加各种拥军活动。

1981年6月21日,《大众日报》记者到蒙阴采访,以“当年沂蒙‘六姐妹 ’”为题,又一次报道了她们的事迹。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共蒙阴县委对其事迹进行征集、整理、宣传,经中央媒体的宣传报道, “沂蒙六姐妹”作为妇女英模群体,开始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指出,在沂蒙这片红色热土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

“沂蒙六姐妹”身上,集中体现了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宝贵品质,感动人、激励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将永远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

 


 

 

“沂蒙六姐妹”支前拥军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