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党史史志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党史宣传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沂蒙党史 >> 党史宣传 >> 正文
铜墙铁壁 巍巍靠山
发布日期:2014-06-30 浏览量: 来源:

----- 沂蒙根据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伟大实践(中)

中共临沂市委党史研究室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毛泽东的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真谛。从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翻身闹革命的光辉历程,尤其是沂蒙根据地发展壮大的伟大实践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铜墙铁壁、巍巍靠山的巨大威力。

跟共产党走,才有好日子过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

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

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

这首创作于沂蒙根据地的歌曲,发出了千千万万沂蒙人民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心声。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是沂蒙人民发自内心的抉择。

长夜难明赤县天。在旧中国,沂蒙人民饱受兵匪和黑暗官府的欺压,长期挣扎在死亡线上。沂蒙人民祈盼和平,渴望自由,谋求安居乐业的生活。但出路在哪里,光明在何方?

这一时期,打着这样那样旗号的“生、末、净、旦、丑”纷纷登场,竭力宣扬各自的主张,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沂蒙人民在这种纷纭复杂的进程中,逐步看清了历史方向。

俗话说的好,“听其言,观其行”,这是人们分辨是非曲直,识别真假丑恶的最基本方法。沂蒙人民之所以对土匪“放下锄头抗枪杆,一生不愁吃喝穿”那样的惧怕和诅咒,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政令”那样的鄙视和谴责,对汪精卫“曲线救国、退让求和”那样的厌恶和唾弃,对日本帝国主义“东亚共荣、王道乐土”那样的仇视和愤恨,对共产党、八路军那样的信任和拥护,关键在于看清了他们的实际言行。

通过下面一组组历史镜头,可以窥斑见豹,看出沂蒙人民历史选择的正确性。

土匪横行,暗无天日:土匪曾是上个世纪前半叶沂蒙山区的一大祸患。据史料记载,从1902年到1937年,在沂蒙山区的大股土匪就有刘黑七、陈三坎、王四麻子、徐大鼻子、徐献宝、李斗金等十几股,他们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绑票勒赎,无恶不作。稍有不从,便“血洗”、“屠村”。其中刘黑七为害最甚,他率部横行29年,窜犯13省,杀害群众20多万人,仅在沂蒙山区就杀害民众10000多人,烧毁房屋20多万间,弄得百姓家破人亡,生灵涂炭。

国民党军鱼肉百姓,作恶多端:1933年5月,中共沂水党组织会同沂水民间组织大刀会发动了农民暴动,国民党军81师运其昌、唐邦植两个旅前往镇压。大刀会部分会众和老百姓到沂水西南部的黄石山避难。运、唐率部将黄石山上男女老少3700多人全部屠杀,制造了山东近代史上最为惨烈的事件。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率10万大军望风而逃。继任者沈鸿烈率国民党大小官员躲到沂蒙山区北部的东里店,消极抗战,大肆进行摩擦、破坏活动,枪杀共产党、八路军和人民群众,制造了“太和”、“银厂”等惨案。

日军惨无人道,令人发指:1938年2月,日军铁蹄踏进沂蒙山区,他们派飞机到处狂轰滥炸,哪里人多就向哪里扔炸弹,扫机枪,先后制造了刘庄集、上下峪子等惨案。1938年4月21日,日军攻占临沂城后,疯狂屠杀无辜居民3000多人。在对根据地进行“扫荡”、“蚕食”和封锁中,他们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无边的灾难。

伪军、汉奸为虎作伥,罄竹难书:伪军、汉奸是中国人民的败类,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成立后,伪军势力急剧增加。在沂蒙山区的大宗伪军主要有吴化文、荣子恒部。吴化文原是国民党新编第四师师长,手下有12000多人,1943年率部投敌,盘据在沂鲁山区;荣子恒原是国民党百十二师副师长,1943年春在鲁南投敌。他们配合日军疯狂进攻根据地,杀害抗日军民,给根据地带来巨大损失。

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救国,造福人民:卢沟桥事变后,沂蒙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武装高举抗日大旗,放手发动群众,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他们打鬼子、捉汉奸、灭土匪、斗伪顽,浴血奋战,一心为了老百姓。在发展壮大根据地的斗争中,共产党、八路军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拥政爱民公约》,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亲民爱民,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奋不顾身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这一桩桩、一件件事例中,从血与火的洗礼中,从历史变迁的教训中,他们深深认识到,共产党才是老百姓的大救星。

找到了救星的沂蒙人民,义无反顾地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求翻身。

共产党号召全民抗战,根据地男女老少就一齐行动,村村成立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民兵队,参军参战,站岗放哨、盘查行人、传递情报,奏响了一曲曲全民抗战的凯歌。

临沭县西山前、莒南县渊子崖等一个个响亮的“抗日楷模村”的名字镌刻在了中国抗战史上。

马邦才、徐敏山、臧西山、左太传、高运成、刘式炬、李凤池等一个个民兵英雄的名字响彻在沂蒙大地。

在沂蒙山区,一些开明士绅也在共产党统战政策的感召下,加入了革命的阵营。

万春圃是兰陵县上大炉村开明绅士,1939年9月,八路军115师到达抱犊崮山区后,罗荣桓就住在他家。共产党的仁义打动了万春圃,他慷慨打开粮仓,捐粮给八路军,把自家武装的枪支献给八路军。他本人也参加了八路军,后来担任了鲁南军区副司令。

刘云浦是蒙阴县垛庄镇大户人家——“燕翼堂”的掌门人,也是沂蒙早期共产党员刘晓浦的二哥、刘一梦的二伯。当刘晓浦、刘一梦被韩复榘杀害后,他置棺敛尸,一直浮殡,含泪发誓:“共产党不取得胜利,我决不正式出殡!”抗战爆发后,他卖掉部分土地,一次向八路军捐献长短枪40余支,并动员家族男女青壮年参加抗日队伍。日伪军多次占据垛庄,以坚固、复杂的“燕翼堂”八卦宅为据点,我军每次攻打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为支持抗日斗争,不给敌人以屏障,刘云浦依然拆除了八卦宅,表现出毁家纾难的大义之举。

戴文洲是沂水县西墙峪村人。1941年11月,日军5万多人“扫荡”鲁中山区。鲁中区参议长邵德孚将部分文件和军用物资藏到戴文洲家中。日军进村后,将戴文洲和他儿子、弟弟绑在树上,逼问军用物资下落,用刺刀捅一下,问一声。三人紧咬牙关,宁死不说。最后,日军用刺刀在他们身上连捅数刀,戴文洲父子当场牺牲。

沂水县朝阳官庄有个彭大娘,名字叫王步荣,她亲眼看到八路军尊重群众、爱护百姓的事迹,坚决跟着共产党走,率先把二儿子送到八路军部队。1939年二儿子牺牲后,她又先后把大儿子彭运山、三儿子彭运田、四儿子彭运和、三女儿彭运彩和女婿送到部队。谈到共产党、八路军的好处,她说:“人家八路军千里遥远来咱这里打鬼子,图什么,还不是为了咱老百姓吗!我看的清亮的,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好日子过”。

共产党为咱谋利益 一家人就得心贴心

蒙山高沂水长,

我为亲人熬鸡汤,

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

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

愿亲人早日养好伤,

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

一首《沂蒙颂》,唱出了沂蒙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再现了军民一家亲的真实情感。

沂蒙人民敦厚朴实,一旦认准的事,看中的人,或是有恩、有情与己者,便会舍家抛业、义无反顾地为之付出。这也是沂蒙山区涌现出那么多红嫂等模范人物的重要根源。

沂蒙母亲王换于,是沂南县东辛庄人。1939年6月,日军扫荡沂蒙山区,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首长徐向前、朱瑞、黎玉等先后住到她家。王换于为大家忙吃忙喝,日夜操劳。她见首长的孩子无人照料,就在村里办起了“地下托儿所”,一次收养27个孩子。村里谁家生小孩了,她便动员产妇“一怀俩犊”喂养。当时,她儿媳也刚生下孩子不久,尽量把奶水喂八路军的孩子,结果自己的孩子却夭折了。

1941年日军大扫荡时,《大众日报》社发行科的毕铁华被日军抓捕,敌人对他严刑拷打,用烙铁把他全身烙的血肉模糊,生命奄奄一息。被营救出后送到王换于家养伤。王换于四处打听民间验方,上山采集各种草药,熬制獾油拌头发灰涂抹伤口,在王换于一家的精心治疗下,伤口渐渐结痂。为防止烧伤面继续感染,王换于让女儿用艾蒿煮水给毕铁华一天擦一次身子。一开始,毕铁华不好意思,说什么也不让脱衣服。王换于一听就火了:“都当八路了,还老封建来,咱们谁跟谁呀,一家人就得心贴心,姐姐给弟弟擦身子,怕什么呀!”

尹德美是莒南县前新庄村人。1943年,日军大规模“扫荡”滨海区山东军区司令部通信大队长黄志才和电台台长刘凯夫妇的儿子迎胜刚满半月,随军转战不便,就托付给尹德美抚养。迎胜8个月时生疹子,高烧不退,呼吸困难,当时找不到医生,急得尹德美团团转。当她打听到山东军区医院转移到大店时,便冒着倾盆大雨,步行20多里,将迎胜背到大店治疗。

1947年7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滨海地区,已经怀孕7个月的尹德美,背着迎胜躲到山上,被敌人包围了3天3夜,没吃一顿饭。望着饿的哭闹不停的孩子,尹德美冒险爬出大山为孩子寻找吃的。刚出山,就遇到敌机轰炸,她趴在地上,用身体紧紧护住孩子。1949年7月,她把历经艰险抚养了6年的迎胜,交给他的亲生父母。建国后,黄志才一直没有忘记尹德美一家,1970年,迎胜和尹德美女儿梅吉喜结良缘,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细心照料伤病员的八路军母亲祖秀莲,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牺牲自己掩护八路军的武善桐,舍弃亲人救护八路军女护士的张治孝,偷偷卖掉自己女儿为八路军战士换取粮食的方兰亭……

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无不彰显了沂蒙人民对亲人子弟兵的大爱大义,谱写了一曲曲爱党爱军的壮歌。

为了打胜仗,咱们豁上了

“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战争胜负是由敌对双方政治、经济、自然地理和主观指导能力等诸因素决定的。而这种决定作用归根到底要通过人民群众来体现。”这是1946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的一段话。沂蒙解放区人民在参军参战、踊跃支前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就是对这个结论的最好诠释。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以58个旅约46万人的优势兵力进攻山东解放区。华东野战军一战鲁南,全歼国民党军马励武、周毓英两个整编师和一个快速纵队5.3万余人;二战莱芜,歼灭国民党济南绥靖区李仙洲部5.6万多人;三战孟良崮,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3.2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在这些战役中,沂蒙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为夺取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鲁南战役打响后,沂蒙解放区有1万多名民兵随军战斗在第一线,埋地雷、搞爆破,捉押俘虏、打扫战场,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各地支前大军从四面八方涌向鲁南,抢救伤员、运送粮弹,及时有效地保障了部队供应。平邑县组成2550人的担架队,冒着敌人的炮火抢救伤员,该县第一区担架队战役后被授予“陈毅担架队”。1959年,陈毅元帅在青岛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深情地讲到“我陈毅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我们的支援。他们在战争中做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鲁南平邑一区担架队就是一个范例。”

临沂县出动8000多名常备民工支援前线,运送粮食50多万公斤,鞋子4万多双,修公路60多公里。据统计,在鲁南战役期间,沂蒙解放区参战支前的民工达60余万人,担架6300多副,大小车1500余辆,加工运送粮食450万公斤,充分体现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孟良崮战役打响后的第二天,通往战场的木桥被敌机炸断,解放军后方的辎重武器过不了河,前方的伤员运不下来。在这关键时刻,附近的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砍林木,摘门板,连夜架起了一座浮桥。由于水沙流动,桥不稳固,群众就采取多种措施固定桥墩,保证了弹药物资的运输。

1997年夏天,原华东野战军一纵司令员兼政委叶飞回到曾经战斗过的沂蒙山区,讲述了一段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孟良崮战役前夕,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山上光秃秃的,不仅人缺少吃的,马料也很紧缺。房东见叶飞的战马饿的咴咴叫,就下地割了一捆刚拔节的麦苗用来喂马。叶飞发现后赶紧制止。第二天一早,房东又把新屋房顶上的麦秸扒下来喂马。房东的媳妇见后说:“你连家也不要了?”房东却说:“为了打胜仗,咱豁上了。”

粟裕将军在《真正的铜墙铁壁》一文中回忆道:“临沂地区的人民,宁肯自己吃糠、吃地瓜叶,甚至以树叶、野菜充饥,也要把用小麦、玉米、小米、高粱做得煎饼送给部队;宿营时,有的群众把刚结婚的新房也腾给我们住,妇救会、“识字班”的妇女到各班去问寒问暖,抢着缝洗衣服、鞋袜;许多老大娘把自己赖以换取油盐的鸡蛋拿出来,甚至杀了老母鸡,送给部队的伤病员。山东人民在战争中组成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车轮滚滚,担架如林,前送粮弹,后运伤员,放哨带路,看押俘虏……他们是那样地坚强勇敢,不怕困难,奋不顾身,竭尽全力地支援人民子弟兵。”

这就是沂蒙人爱党爱军的心田,这就是广大群众无私奉献的情怀。

正是由于沂蒙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舍生忘死支援革命,筑起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铜墙铁壁,成为党和人民军队的坚强靠山。沂蒙人民的崇高思想和境界,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升华为伟大的沂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