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党史史志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党史宣传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沂蒙党史 >> 党史宣传 >> 正文
毁家纾难的刘克诚
发布日期:2020-08-13 浏览量: 来源:

刘克诚(1911—1941),名志德,字克诚,后改为炎光,山东莒县人。1911年5月出生于莒县刘家官庄镇蓝家官庄一个士林家庭。他的祖父刘彰是清朝太学生,曾支持林则徐禁烟运动。伯父刘英俊是晚清廪生,性情豪爽。1920年莒县遭遇灾荒,他主动出面救济灾民,还劝说当时的莒县知事周仁寿开仓赈灾。他的父亲刘英士也是秀才,乐善好施、为人忠厚。因前妻无子,中年纳佃农女高氏为妾,即为刘克诚的生母。因其出身卑下,一生备受公婆、妯娌的歧视,终日操劳厨下,等同佣人。只有刘克诚才是她的依靠和希望,所以她对儿子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刘克诚自幼也天资聪颖,8岁时入本村私塾念书,学习成绩一直为同辈中的佼佼者。然而在刘克诚9岁时,他的父亲不幸去世。三叔刘英范欺负他母弱子幼,便强霸家产并对他们肆意凌辱。母子二人只能忍辱承受。13岁时,刘克诚考入莒县高等小学。17岁辍学后在家自学,3年时间自修完高中全部课程。他练得一手好毛笔字,经常为乡里邻居写对联,有时也为人撰写碑文。18岁的时候,与沂水县城南米家庄子一黄姓大地主的小姐成婚,二人育有2子2女。因为刘克诚对孙中山很是崇拜,所以为他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博爱”、“平等”。后来,他又读了鲁迅、郭沫若的一些著作,对社会的不平认识愈加深刻。1932年他21岁,告别妻儿,只身去京,考入北平育英大学。

1932年刘克诚在北平育英大学求学期间,正值军阀混战、烽烟四起的动荡年代。而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举行罢课游行活动,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刘克诚也投身到这场运动之中。1933年他毅然离开学校,到天津、上海等地进行活动。年底回到家乡,出资聘请武术教练,组织本家佃户和一些乡邻习武练拳,并于1934年夏组织起了“大刀会”,以此维护地方安宁,深得群众拥护。

1936年春,刘克诚经家族推举,应乡长考试。录取后,由国民党莒县县长许树声委任为高坊乡乡长。他就任乡长第一件事,就是兴办教育。当时由于缺乏经费,他就自己出钱在自家闲园内盖数间学堂,聘请老师,免费让本乡各村儿童上学。让众多穷苦子弟有了求学的机会。学校办得非常红火,直到日军侵占莒县,群众外出逃难,方才停办。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侵占了华北。刘克诚同所有爱国志士一样,忧心如焚。当看到国民党军队消极抵抗,节节败退时,更加对国民党的信仰产生了动摇,并经常与人谈起,想要到陕西投奔红军。这年10月,中共党员郭有邻受中共山东省委的派遣,回莒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郭有邻通过介绍后找到刘克诚,对他谈了党的抗战主张和组织抗日武装的问题后,刘克诚态度非常明确,说:“国民党只会卖国求荣,打内战”,“他们是不会真正抗日的。”又说:“北平的学生救亡运动肯定是共产党领导的,可咱当时找不上,你这一来就好了,咱们合在一起干吧!”后经几次接触,郭有邻对刘克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1937年11月,经他介绍,刘克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刘克诚四处奔走,开展党的工作,先后在本乡五花营村、坡子村、石井村、吕家崮西村、泥沟子村、辛庄村、水由村和兰家官庄村,建立起秘密游击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建立抗日武装的时机成熟。1938年2月初,刘克诚等人在珍珠山举行了武装起义,并建立了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的莒县第一支抗日武装——莒县高坊乡民众抗敌自卫团。刘克诚任团长,郭有邻任政治指导员。在刘克诚的带领下,沿台潍公路,到处挖壕沟、割电线、毁桥梁,阻止日军南进。由于初创阶段,缺乏领导部队的经验,装备、给养等出现了一系列困难,为了解决部队的困难,刘克诚多次变卖家产土地,并取借于亲朋好友,用于部队的给养和购买枪支弹药。

刘克诚的抗日行为在家族中遭到重重阻力。他有堂兄弟10人,其中3人在国民党政府任职。那些堂兄弟见他放着国民党政府的乡长不干,而在共产党的游击队受苦,还要毁家业,是大逆不道行为。为此,他们经常制造事端,阻挠刘克诚参加活动。刘克诚针锋相对,义正词严的驳斥他们。他们见刘克诚意志坚决,难以动摇,有的竟然与他断绝了关系,并指责他是“败家子”。刘克诚的岳父也是沂水县有名的大地主,他一生无子,过继了两个侄子继嗣。刘克诚参加革命后,多次到岳母家去借粮、借钱。有一次,刘克诚背着两个过继的妻弟向岳母要了50个银元宝(每个50两),同其他礼品一起放在车子中间,用布一起盖好。正要走出村时,被两个妻弟拽住,对他说:“姐夫,你每次来都要带走我家的贵重财物,说去闹什么革命,今天我们要翻翻你的车子。”摆出一副阻挡车的架势。刘克诚把脸一沉说:“你翻吧,如果翻不出来怎么办。”两位妻弟慑于他的威力,知道如果翻不出来,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只好作罢。

1937年12月,中共山东省委鉴于莒县党的组织比较活跃,力量不断壮大,批准成立了省委直接领导下的中共莒县特别支部,刘克诚为委员。为扩大影响和活动范围,1938年2月底,特支决定将高坊乡民众抗敌自卫团改称莒县民众抗敌自卫团,刘克诚任团长,郭有邻任政委,庞汇川任参谋长。这期间,刘克诚率部不断袭击日伪军队,名声大震。日伪军对刘克诚恨之入骨,他们多次“扫荡”刘克诚的家乡兰家官庄。刘克诚的家被敌人洗劫一空,全家人只好逃到沂水县的沟头村和苗家曲村一带避难。但刘克诚的革命斗志毫不动摇,说:“我要誓死消灭日寇,尽忠报国。”1938年3月,部队奉省委命令,开赴沂水县境与邵德孚组织的抗日武装汇合,统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六大队,刘克诚任募集处主任。5月,他奉命回到莒县宣传发动民众,组织抗日队伍。在很短的时间内,穷苦子弟踊跃报名参军,不久成立了莒县独立营。7月,第六大队开到莒县活动,独立营并入六大队建制。不久刘克诚受命去山东抗大分校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此期间,学校的生活非常困难,刘克诚主动回家卖掉一部分土地,将钱拿回资助学校。当时,抗日根据地通讯设备非常落后,他拿出40个银元通过亲戚关系从莒县城买到一部收音机,捐献给校部。这部收音机后来成为学校重要的收听工具。干校领导曾在大会感慨地说:“我们吃的粮食,大部分是刘克诚捐助和筹办的。我们大家都应学习他的崇高的爱国热忱和为革命牺牲一切的模范行动!”

1939年4月,刘克诚赴任中共南沂蒙办事处任二科科长。由于日军的“蚕食”“扫荡”,抗日根据地比较狭小,斗争形势日趋紧张,尤其是军民的吃穿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刘克诚虽然掌管财政大权,但从不搞特殊,而是与同志们同甘共苦。有一次他回家,母亲看到他穿的衣服都破了,鞋子前后都开裂了口子。趁他睡觉时,翻看了他的挎包,发现里边尽是些黑豆和谷糠渣子。她心疼得直掉眼泪,过后对他说:“你每次来家都要变卖土地家产,置办鞋脚袜子带走,可你怎么穿这个,吃这个呢?”刘克诚说:“我带去的钱和东西都分给同志们用了。”母亲又问到:“自你出去闹革命,我们这个家都快叫你折腾光了,你还想要这个家吗?”刘克诚说:“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等打走了日本鬼子,全国人民都过上了好日子,我再回来拾掇这个家,侍候您老人家。”在他的说服教育下,全家对革命工作都非常同情和支持,经常掩护和招待伤员及来往过的干部。

1941年1月,刘克诚在中共南沂蒙办事处任职期间,党内错误的开展了“肃托运动”。运动中刘克诚被无端扣上“托派嫌疑”帽子,被隔离审查,不久便被迫害致死。1985年10月11日,中共莒县县委做出为刘克诚平反昭雪的决定。